
-
应松年、徐杰教授被授予“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称号
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张苏军一行来访中国政法大学学院路校区,为应松年、徐杰两位“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颁发证书及奖牌。校长马怀德,终身教授应松年,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徐杰及相关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副校长时建中主持。
2021-01-15 00:00 -
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共建中国政法大学
近日,教育部、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签发《教育部 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共建中国政法大学的意见》(教高函〔2020〕9号),决定共建中国政法大学,这标志着中国政法大学进入省部共建高校行列,也是中国政法大学建设发展的重大突破。
2021-01-15 00:00 -
试论吕梁精神的意义
吕梁精神作为山西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吕梁人民在特殊的地理环境,特定的历史条件和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孕育形成的一种精神状态,是吕梁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华民族精神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格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宝贵
2021-01-15 00:00吕梁日报 -
大别山精神简论:朴诚勇毅 不胜不休
中共十九大闭幕刚刚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从北京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宣示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坚定政治信念。
2021-01-14 09:00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
五四精神的当代价值
一百年前的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2019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必须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以引导广大青年在五四精神激励下,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2021-01-14 09:00学习强国 -
中国政法大学成功举办“内地与港澳法学教育联盟”第二届理事会暨国家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研讨会
2021年1月9日上午,“内地与港澳法学教育联盟”第二届理事会暨国家涉外法律人才培养研讨会在我校举办。
2021-01-15 00:00中国政法大学 -
毛泽东揭开上甘岭战役我军胜利秘籍(重塑战斗文化形态的时代之思)
习主席深刻指出,着眼于抢占未来军事竞争战略制高点,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发展作用,培育战斗力新的增长点。战斗文化形态的嬗变,是战斗力的重要增长点之一。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大潮,翻卷着军事变革及军事文化转型的惊涛,涌动着战斗文化形态嬗变的深流。改革强军战略的宏阔擘画,推动着紧扣时代变革节奏的军事文化创新。致力打造以新的战斗文化形态为内在支撑的强军文化,只有深刻洞见新军事革命大潮的深流,才能有勇立变革潮头的深层文化自省、自励;只有深切领悟改革强军的文化深蕴,才能有奋力追逐强军梦的高度文化自信、自觉。
2021-01-14 00:00解放军报 -
重庆科技学院校友会重庆地区机械校友分会成立
1月9日上午,重庆科技学院校友会重庆地区机械校友分会成立大会在学校砺志楼L301会议室召开。
2021-01-14 00:00 -
弘扬红船精神 推进“两个高水平”建设
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正是在这条红船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96年来,我们党从红船启航,走向井冈山,走向延安,走向西柏坡,走向全中国,历经曲折而不畏艰险,屡受考验而不变初衷,始终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潮头,不断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又一个胜利。
2020-12-20 09:00互联网 -
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
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红船精神所昭示的是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今天我们重新刊发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的这篇重要文章,旨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温红船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为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2020-12-20 09:00互联网 -
红船精神的由来和表现
干训网深耕干部教育培训14年,为全国各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干部培训师资、红色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党政干部培训课程等,咨询电话:400-6007-016
2020-12-20 09:00互联网 -
红旗渠•太行山•中国梦
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向全党郑重提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政治号召。这意味深长的嘱托,让每一名共产党人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回望我们党走过的漫漫征程,无论是跨过道道沟坎、战胜千难万险,还是凝聚万众意志、挥洒锦绣蓝图,都始终贯穿着我们党的初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2021-01-07 10:00学习时报 -
深入研究阐释好红岩精神
重庆市委五届九次全会指出,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加强红岩村、曾家岩、虎头岩等“红色三岩”保护提升,建设红岩公园,弘扬红岩精神。重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2020-12-20 09:00重庆日报 -
西柏坡:初心照亮赶考路
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因为历史的选择,成为了毛主席和党中央进入北平、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2020-12-20 09:00中国组织人事报 -
用新时代延安精神助力改革开放
建设内陆改革开放高地是习近平总书记寄予我们的殷切期望,也是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建设的艰巨任务与延安时期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在内陆区情与复杂环境上存在一定共性。面临复杂的内外环境以及突如其来的疫情考验,面对艰巨的发展任务,我们应勇立潮头,充分焕发延安精神的指引作用、崭新动力与时代价值,发挥实事求是、无私奉献、改革创新、艰苦奋斗之延安精神的宏伟力量,推动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建设,谱写陕西追赶超越新篇章。 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务实合作 在1942年中共西北局高干会上,毛泽东充分肯定了延安县同志们实事求是的布尔什维克精神。从实际出发,探寻科学方法,解决现实问题,是延安精神给予我们的启示。在经济下行与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挑战下建设内陆改革开放高地,要继续坚持实事求是的延安精神,从内陆区情出发客观分析我们开放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与面临的困难挑战。内陆改革开放注定与沿海改革开放有差异性,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循。要发扬实事求是的延安精神,走符合地区区情和时代趋势的开放道路,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具体来看,陕西省开放的深度与广度有待拓展,在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应以“强链、补链、扩链”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形成新动能、释放新动能。 立足非沿海非边线的内陆区位,携手中亚南亚西亚“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坚持务实合作、互利共赢、共同发展,走向更高层次的开放。在深度融入中以破茧重生的勇气与胆略融通陆空,打造“立体丝路”。通过“三个经济”的有力推进,聚集高端要素、激活要素活力、发挥辐射作用,构筑效率高、成本低、服务优的国际贸易通道,化内陆瓶颈为区位优势,在“一带一路”开放新格局中形成西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推动力。 以无私奉献的精神凝心聚力 延安时期,一批批怀有远大理想抱负的知识青年纷纷奔赴物质极度匮乏、生活条件艰苦的延安,这是特殊时代的无私奉献精神。新时代建设内陆改革开放高地,要凝聚民心,依靠群众力量,发挥人民群众创造作用,坚持“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构建以人民为中心的开放格局,以无私奉献的延安精神助推改革开放高地建设。 作为内陆开放重地,从宏观上要有奉献的全局意识,结合国家战略需要与西部地区特殊区情进行总体规划。要密切联系群众、凝心聚力、团结奋进,发扬大公无私、忘我奉献的延安精神。在改革开放高地建设中充分发挥我们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地区信仰力、凝聚力、创新力,选贤与能,留住本地人才、吸引外省人才,发挥人力资源在深度开放中的作用。在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中,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中心,改变项目导向的规划策略,避免传统项目规划中当前与未来发展的脱节问题。从人民需要出发,考虑特定国家异质性发展阶段及主导产业类型,构建更有利于民营企业与中小企业“走出去”的环境。在深度开放中解决好民生问题,始终围绕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要求,形成多层级、全覆盖、均等化的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体系。在党的领导下汇集人民智慧与力量,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无私奉献精神建设内陆改革开放高地。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开拓进取 与时俱进地改革创新是延安精神的重要内容,在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艰辛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创新成果。在处理延安边区复杂的实际问题上,党领导我们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勇于创新,推行了“三三制”、民主选举、减租减息等一系列制度改革。作为丝绸之路门户枢纽,陕西省在开放进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果。同时,因地理位置深处内陆也存在相对保守、缺乏开拓精神、改革魄力不足的短板,还未实现全方位开放,有待进一步提升开放层次。深度开放与勇于改革创新的延安精神有着内在一致性,建设深度开放的内陆改革开放高地,要进一步解放发展生产力并提升发展质量,继续发扬改革创新的延安精神,积极开拓进取,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 要与时俱进地创新政府职能,激发市场热情,释放制度红利。内陆地区深度开放中政府要“无为而为”,无为并非消极怠慢,而是顺乎大道运行之规律的有所作为。政府有所为,有所不为,把握好“为与不为”的辩证法,在尊重经济运行规律的基础上,简政放权、减少干预,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激活市场开拓进取的创新能力,促进各类要素流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积极开拓进取、勇于改革创新,以开放的胸襟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加快综合保税区建设,打造创新型领军企业,推进国家创新试点示范建设。以“三个经济”补齐短板、放大优势,提升区域生产力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找准“一带一路”核心区的定位。积水成渊、积微成著,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共克时艰 艰苦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色、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延安精神的标志性特征。党中央发动并领导边区及各根据地迅速开展自给自足的大生产运动,干部与人民同甘共苦、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减轻群众负担,解决了极端困难条件下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新形势下,世情、国情、社情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各类风险诡谲多变。我们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套用,艰难险阻面前,只能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面对压制,勇于突破;应对风险,谨慎预防。一方面,要有强烈的忧患意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保持共产党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艰苦奋斗的精神,居安思危、临危思进,用长远发展策略统筹助推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建设。另一方面,规划好“真正过紧日子”的财政支出结构,力保民生与重点领域的同时,保障开放高地建设不缩水、不打折扣。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造,在民族危亡之际,党领导人民战胜艰难险阻、赢得民族解放、革命胜利,将积贫积弱的中国带向民族独立、国力富强、全面振兴的新时代。正是依靠延安精神,我们党不断开创了革命事业的新局面、新篇章。新时代要保持党的优良传统,不断丰富、继承、发展、升华延安精神,焕发其时代价值,使之成为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建设的精神动力。 (作者系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2020-12-20 09:00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