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雷锋说:“我愿永远做一个螺丝钉”
雷锋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2次,全军挂像英模。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
2021-05-27 17:31 -
湖南红色基地干部培训班心得体会
攀登井冈山,游览红船,听教授讲演,大别山精神等等,这些年去了不少红色教育基地,每个地方给学员们不同的感觉,每个地方都有一些故事,从这些历史故事中汲取红色精神,提升学员们的党性修养。湖南红色教育培训基地,有别于其他地方。支部全体干部到湖南红色基地参观学习。
2021-03-25 16:34 -
把握伟大改革开放精神的特质内涵
在新时代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离不开伟大改革开放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深刻理解这个新的重要论断,准确把握伟大改革开放精神的特质内涵,需要采取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相结合的方法,找准关键词进行具体分析,并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发扬光大。
2021-03-04 09:00经济日报 -
为什么要提出改革开放精神?
观点提示:改革开放精神的提出,使改革开放以来党和人民丰富的精神财富得到了更加集中和概括性的表达。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中的传承弘扬和丰富发展,极大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2021-03-04 09:00互联网 -
再现伟大的民族精神
八十多年前,著名教育家、南开大学老校长张伯苓对师生曾发过爱国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习近平总书记对此给予充分肯定,指出爱国三问“既是历史之问,也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我们要把这个事情做好。”在新型冠状病毒肆虐的今天,在全国人民奋战抗击疫情阻击战的今天,这三问像是穿越时空隧道、言犹在耳,已成为今日之问,令人深思、催人奋进。在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中,我们党正带领全国人民用实际行动回答着爱国三问,书写着中华民族精神新的篇章。
2021-03-02 09:00人民网 -
中华民族坚毅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伟大民族精神深深融入中华民族血脉,成为支撑中华民族风雨无阻、坚毅前行的强大精神动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之于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作用。
2021-03-02 09:00互联网 -
从伟大抗疫精神中汲取不断前行的力量
伟大事业必需伟大精神支撑,伟大斗争必有伟大精神产生。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
2021-02-28 09:00时事报告 -
从抗战精神到伟大抗疫精神
今年9月3日和8日,习近平总书记连续发表了两篇重要讲话,一篇是《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深刻总结了伟大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
2021-02-28 09:00黑龙江日报 -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伟大抗疫精神
9月8日上午,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颁授勋章奖章并发表重要讲话。这篇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邃、内涵丰富,深刻总结“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对我们奋力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2021-02-28 09:00中国青年报 -
伟大抗疫精神必将跨越时空永放时代光芒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用高度凝练的话语、内涵丰富的意蕴深刻阐明了伟大抗疫精神:“在这场同严重疫情的殊死较量中,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以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气概,铸就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全面解读伟大抗疫精神,必须树立历史观和大局观,在领会其科学内涵的基础上,深刻认识其蕴含的思想价值、时代价值和实践价值。
2021-02-28 09:00南方日报 -
以伟大抗疫精神凝聚民族复兴伟力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全面回顾了抗疫斗争的非凡历程,充分肯定了我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的重大战略成果,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伟大抗疫精神,使之转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2021-02-28 09:00求是网 -
“抗疫精神”彰显道德建设新高度
中华传统道德始终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摆在首位,重视整体利益,强调责任奉献,在“义利之辨”和“理欲之辨”中始终强调个体对整体的道德义务,提出为他人、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无私奉献的道德要求,规范、引导着人们的道德行为,蕴藏着解决突出矛盾和重大难题的中国智慧。
2021-02-28 09:00中国社会科学报 -
苏区精神照亮新时代奋斗之路
苏区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如今,战争年代血与火的生死考验少了,但前进道路从来不会是一片坦途,必然会面对各种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更需要弘扬苏区精神等伟大的革命精神。今天本刊邀请了三位嘉宾,围绕新时代如何弘扬苏区精神,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前行进行对话。
2021-02-28 09:00光明日报 -
百色雄风至今犹在,秋收精神代代相传
新华社沈阳10月1日电 陆军第40集团军某摩步旅,有两支红军血脉,共有8个红军连队和2个红军单位。第一支红军血脉——该旅的一营前身,是1927年9月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三湾改编”中诞生的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特务连;1936年10月,改编为红军总司令部特务团。
2021-02-27 09:00互联网 -
继承发扬抗战精神 助力民族伟大复兴
历史铸就精神,更指引前行。七十五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浴血奋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所概括的伟大的抗战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的民族气节,顽强抵抗的英勇气概,血战到底的顽强意志”,这深刻地揭示了抗战精神的内涵和实质。
2021-02-25 09:00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