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习近平向“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纪念大会致贺电
新华社北京11月28日电 11月27日,联合国举行“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国际日”纪念大会,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致贺电。 习近平在贺电中指出,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全面公正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实现巴以两国和平共处、共同发展,符合国际社会共同利益。国际社会应该维护公平正义,坚持联合国有关决议、“土地换和平”原则和“两国方案”大方向,为恢复巴以和谈创造良好氛围。 习近平强调,中国是巴勒斯坦人民真诚的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是巴以和平的坚定支持者。中方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恢复民族合法权利的正义事业,支持建立以1967年边界为基础、以东耶路撒冷为首都、拥有完全主权的、独立的巴勒斯坦国。中国愿继续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巴以和谈,为早日实现中东全面、公正、持久和平作出不懈努力。
2021-01-25 09:00互联网 -
习近平: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
今天,十九届中央政治局举行第五次集体学习,学习内容是《共产党宣言》及其时代意义。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也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党中央对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活动作出了安排, 5月上旬将召开纪念大会。在这个时间节点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共产党宣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21-01-25 09:00互联网 -
小国关的大情怀——国际关系学院举行建校70周年庆祝活动
新华网北京12月19日电 “与国同行七十载,不忘初心续华章。”近日,国际关系学院举行建校70周年庆祝活动,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级毕业生返校共庆母校华诞。 12月15日,北京,坡上村12号,国际关系学院学术交流中心。来自各行各业各年龄段的700余名“国关人”齐聚一堂。从白发苍苍的老者,到意气风发的青年,年龄跨越数十年的各级校友,把冬日的校园暖得热气腾腾。 国际关系学院70周年校庆纪念大会现场 成立于1949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同龄的国际关系学院,历来是个人数不多、规模不大的高等学府,但这里走出了新中国一代又一代的外交外事人才。 “I Love UIR”“我来母校看看”“回首青春”“欢迎校友回家”……不大的国关校园里,走到哪里都能看到温暖的欢迎标语。回到母校的校友们漫步在校园,或驻足合影,或欢笑畅谈,与恩师共话师生情谊,与同学共忆当年趣闻,校园处处充满温馨、温暖与温情。 食堂大厨精心制作的特色美食,将校友们的味蕾拉回记忆深处。“一荤一素二两米饭足矣”“想念这里的鸡肉烧烤饭”“盖饭这么多年没涨价”……食堂里,再次吃到那些记忆犹新的饭菜,几位校友感慨万千。 享受母校美食之余,大家的话题延续了庆祝大会上一位校友的发言:无论在哪里,都要保持一种国关人对国家和民族应有的责任感。身居小国关而有大情怀,这是国关人的共同特点。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朱素梅说:“国关带给国关人的,是家国情怀、勤奋进取、敢于创新和接受挑战的精神,以及绝对忠诚而不盲从,独立思考而不趋众,包容多元而不偏狭的品质。” “国关的育人目标,是培养厚植家国情怀、具备社会担当的时代新人。”国际关系学院党委书记韦春江表示:“对自己的国家、民族、人民有感情,知悉国情、热爱祖国,愿意为祖国繁荣发展作出贡献的家国情怀,应该是国关学子最鲜明的标记。” 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陶坚认为,国关的发展历程是传承红色基因、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发展的70年,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升办学质量的70年。“这里优良办学传统、浓郁人文素养和厚重家国情怀,为学生成长提供了肥沃土壤。” 国际关系学院前身是1949年创建的中央外事干部学校。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形势严峻复杂,党和国家急需一批深刻理解国际关系、富于对外斗争经验、熟练掌握外语技能的人才,国际关系学院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第一批“将军大使”正是从这里受训后走向世界的。 国际关系学院的建立,得到了周恩来、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 国际关系学院党委宣传部负责人介绍,国际关系学院是以外语和国际问题教学科研见长的全国重点大学。学校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光荣使命,坚持“政治建校”办学传统,坚持“小而精、特校特办”办学理念,秉持“忠诚、勤奋、求实、创新”校训精神,不断创新“厚基础、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了一大批政治素质过硬、国际视野开阔、研究基础扎实、人文素养深厚的卓越人才。 据了解,国际关系学院于上世纪80年代完成了从单一的外语院校向多学科复合型院校的转型,并成为全国首批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单位之一。(记者 杨洋)
0000-00-00 00:00新华网 -
薪火相传七十载 砥砺奋进新时代 ——中国戏曲学院建校70周年守正创新大会隆重举行
播放出错啦,请尝试退出重试或刷新 刷新重试诊断 code:4400 uuid:2D84B5BC-6E57-49E4-8396-B7A9526126E1 requestId:D71F79B0-2AA2-4834-B735-D045270C20E6 播放时间:2021-01-19 16:39:13 七十载励精图治,七十载硕果累累。10月30日上午,中国戏曲学院建校70周年守正创新大会在学校大剧场隆重举行。纪念大会通过央视频等线上平台进行直播,五湖四海的国戏人跨屏“云”端相约,共同为母校庆生。 播放出错啦,请尝试退出重试或刷新 刷新重试诊断 code:4400 uuid:2D84B5BC-6E57-49E4-8396-B7A9526126E1 requestId:0C53CF93-C70E-4564-ABD4-34FDE3BE4738 播放时间:2021-01-19 16:39:13 为迎接建校70周年的到来,国戏校园装扮一新,洋溢着喜庆气氛。校园围墙外鲜红的围栏宣传板格外醒目,教学楼南北两侧设置了“守正创新 砥砺前行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中国戏曲教育的新跨越”“感谢广大校友 社会各界70年来对中国戏曲教育事业的关心与厚爱”的宣传展板,校园内大屏幕滚动播放校友、国内外合作院校、院团的祝福视频,吸引广大师生驻足观看。学院正门到剧场之间的大路旁矗立着巨幅“照片长廊”,借助时间轴展现了建校以来不断发展、传承、创新的“国戏足迹”,昭示着国戏人不断追梦的执着精神。校园内随处可见“欢迎回家”“家@国戏”“国戏欢迎你”的主题景观,主干道两侧路灯上悬挂着印有校训的红色灯旗,国戏“红”流动在校园的各个角落,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大会正式开始前,现场播放了中国戏曲学院建校70周年宣传片《国戏风华》。宣传片以新中国70年戏曲教育发展脉络为主线,通过采访知名校友、专家学者,展现国戏筚路蓝缕的发展历程,讲述老照片背后鲜为人知的国戏故事。大会播放了《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戏曲学院师生回信的视频,到场来宾及广大师生共同重温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国戏师生的深切关怀和殷殷嘱托。 中国戏曲学院党委书记龚裕主持大会,院长尹晓东致辞。中央戏剧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郝戎,中国国家京剧院副院长张亚峰,校友代表、著名表演艺术家刘秀荣;教师代表、京剧系党总支书记、主任兼青研班班主任舒桐,学生代表、舞台美术系2020级研究生刘海德分别作了大会发言。各界来宾和师生代表对中国戏曲学院建校70周年致以热烈祝贺,共同分享国戏70华诞的喜悦,共同见证中国戏曲学院开启新时代新征程的盛况。 中国戏曲学院院长尹晓东发表致辞,他谈到,经过70年的发展,国戏已成为戏曲教育领域中,专业最完备、培养体系最健全、优质师资最集中、输送高端专业人才最多、业内影响最大的高等学府,被誉为“中国高端戏曲人才培养的摇篮”。70年前,学院开启了新中国戏曲教育的崭新航程。70年来,学院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始终坚持人才是事业发展的第一要务,为国家输送了一大批戏曲高级专门人才;始终坚持传承与创新并举,探索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教育教学体系;始终坚持海纳百川,锻造了一支德才兼备的高水平师资队伍;始终坚持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在戏曲传承保护、艺术创作、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始终坚持履行大学的社会责任,服务国家和首都文化发展的战略;始终坚持面向海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不断加强党对学院工作的全面领导;必须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回信精神为根本遵循,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必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繁荣发展戏曲事业关键在人”的嘱托;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良传统,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在教学相长中探寻艺术真谛,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必须树立远大理想和目标,为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必须继续秉承“德艺双馨,继往开来”的校训,发扬“坚忍不拔、孜孜以求、始终以继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的国戏精神,这是我们实现学院新发展、迈上新台阶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新时代、新起点、新使命,国戏人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为加快建设民族特色鲜明、国内水准一流、国际影响广泛的高水平特色型戏曲艺术大学,为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央戏剧学院院长郝戎发言谈道,中国戏曲学院作为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所戏曲学校,秉持“德艺双馨,继往开来”的校训,承载着为国家戏曲艺术事业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的重要使命。70年兼收并蓄、锐意改革,培养出了一大批戏曲艺术领域优秀的实践家、理论家、教育家,成为了国家戏曲艺术事业建设的中坚力量,也树立了一面艺术类高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鲜明旗帜。展望未来,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为指引,聚焦国家教育文化事业发展,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步伐,致力于培养更加优秀的社会主义文化和艺术接班人! 中国国家京剧院副院长张亚峰在致辞中指出,国家京剧院与中国戏曲学院有着千丝万缕的血脉亲缘,共同见证了京剧人才的成长、京剧事业的发展。七十年来,中国戏曲学院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跟时代步伐,坚守教育阵地,秉承和坚持因材施教、立德树人、实践探索的教学理念,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教学风格,培养造就了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京剧艺术大家和优秀戏曲人才,并成为每个时代中领航传统戏曲文化的中流砥柱。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曲学院荣誉教授刘秀荣在致辞中深情地回忆,上世纪50年代建校之初,学院办学条件极为简陋,然而前辈先贤们怀揣着对党的感恩之心,以规范严谨、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竭尽所能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为自己今后的艺术之路做了坚实的铺垫。她对母校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感慨万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使我们深感使命在肩,立德树人坚定信念,守正创新牢记心间。自己虽已是耄耋之年,愿为母校的发展再尽绵薄之力。 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系党总支书记、主任兼青研班班主任舒桐作为教师代表发言。他回顾了自己的求学生涯,庆幸作为国戏学子在浓厚的戏曲艺术氛围中接受着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滋养,感受着师长严父慈母般的关爱;如今作为国戏教师,所能做到的感恩表达,就是传承。他深情地寄语国戏人,以建校70周年为新起点,不负党、国家和人民赋予的使命,培养德艺双馨的新时代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中国戏曲学院舞台美术系2020级研究生刘海德在发言中表示,要坚守从艺初心,凝聚爱国热情;坚持艺术理想,追寻崇高信念;坚定文化自信,传承戏曲精神,与国戏全体学子一起秉承学院“德艺双馨、继往开来”的校训,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持守正创新,担负起青年人传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 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李蔚代表文化和旅游部向中国戏曲学院建校70周年表示祝贺。她表示,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戏曲艺术的传承发展。为戏曲艺术传承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为戏曲文化振兴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给戏曲学院师生的重要回信,更是给戏曲发展以方向上的指引,为戏曲事业的蓬勃发展吹响了前进的号角。学院先后承办了全国文艺评论高级研修班、“十三五”期间戏曲艺术人才培养高级研修班、“非遗戏曲剧种名家演唱会暨全国非遗剧种人才培养学术研讨会”等,参与实施文旅部“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文旅部还邀请学院参与中国艺术节、中国京剧艺术节、中国昆剧艺术节等重要节点展演。学院连续多年荣膺国家使命——成功承办新年戏曲晚会,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戏曲教育的特殊重视,充分彰显了中国戏曲学院把握戏曲艺术当代发展脉搏、展现民族戏曲艺术魅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能力、魄力与实力! 北京市委常委、市委教工委书记王宁在致辞中谈道,10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戏曲学院老中青少四代师生回信,充分体现了对学院70年来办学成就的高度认可,充分体现了对学院工作和首都教育事业的亲切关怀,充分体现了对繁荣戏曲事业、弘扬中华文化的殷切期望,为戏曲学院的未来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为办好新时代戏曲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为繁荣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注入了强大动力。70年来,学院始终与党的戏曲事业传承发展一路同行,始终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引领戏曲教育蓬勃发展。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希望中国戏曲学院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守正创新抓好人才培养,传承繁荣戏曲艺术,争创高水平特色一流大学。北京市委、市政府将一如既往支持中国戏曲学院发展建设。希望学院以建校70周年为契机,不负习近平总书记重托,强化责任担当,凝聚智慧力量,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奋力书写更加绚丽多彩的历史篇章! 为迎接中国戏曲学院建校70周年,学院发布了70周年标识,开启为期4个月的“《春华秋实》——中国戏曲学院建校70周年线上系列作品展播”,组织教学成果展演,荟萃国戏七十载育人成果,展现国戏七十载沧桑变迁。之后学院还将举办“新中国戏曲教育70年学术研讨会”,系统梳理、总结新中国戏曲教育70年来的宝贵经验,提出新时代戏曲教育的发展策略;在国家博物馆举办“国戏春秋——新中国戏曲教育暨中国戏曲学院70年教育成就展”,着力呈现中国戏曲学院从创业到改革,从探索到完善所走过的风雨历程。 七十载栉风沐雨,七十载春华秋实。走过七十年奋斗历程的中国戏曲学院,风华正茂。建校70周年是学院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更是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新起点,继往开来、凝聚发展力量、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机遇。我们将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站在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戏曲艺术在文化强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始终致力于培养具有坚定中华文化立场和高度文化自信的戏曲专门人才,始终致力于实现民族古老戏曲与新时代社会发展进程的同频共振,在教学相长中探寻艺术真谛,在服务人民中砥砺从艺初心,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0000-00-00 00:00中国戏曲学院 -
中国矿业大学:成立“一带一路”矿业高校联盟
11月10日,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建校110周年纪念大会在京举行,来自欧亚非11个国家的11所矿业高校和中国相关组织机构代表齐聚北京,共同启动“一带一路”矿业高校联盟,研讨“清洁能源时代的大学使命”。该联盟由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发起成立,将秉承共赢理念,汇集各国高校优势资源,推动“一带一路”沿线矿业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创新矿业类人才培养机制,探索矿业类学科专业共建,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及欧亚地区的发展建设。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前身是1909年成立的焦作路矿学堂。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全国采矿学科精英荟萃于该校。1953年,学校进京办学更名为北京矿业学院,成为北京学院路著名的八大院校之一。建校110年来,这里走出了全国煤炭系统第一位硕士和博士,走出了13位院士。(记者 储召生)
0000-00-00 00:00中国教育报 -
张宝明:百年存照 聚焦时代链条上的国家青春记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10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和阐释。新时代,我们要继续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
2021-01-14 09:00互联网 -
凝心聚力,再创辉煌——北京大学化学学科创立110周年纪念大会举行
学术竞秀,科教兴邦。百年树人,桃李芬芳。12月19日上午,北京大学化学学科创立110周年纪念大会在英杰交流中心阳光厅隆重举行。
2020-12-25 00:00 -
生日快乐!一组老照片看西南政法大学70年风雨
历经近70年励精图治, 9月20日,西南政法大学迎来建校70周年纪念日。为了迎接今天的校庆,学校特别整理了建校70年来的珍贵老照片,邀请校友们一起致敬走过的光辉岁月,一起祝福母校生日快乐。
2020-09-30 00:00继续教育学院 -
我校党外人士畅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贺信体会
一世纪规格功夫,新百年世界一流。6月7日,哈工大迎来百年华诞。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致信祝贺哈尔滨工业大学建校100周年,向全校师生员工和校友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2020-06-18 09:46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中国科大隆重举行建校60周年纪念大会
红专并进一甲子,科教报国六十年”。金秋九月的江淮大地叠翠流金,喜迎六秩的中国科大桃李芬芳,三千余名海内外校友从五湖四海回到科大,为母校庆祝生日。
2020-01-06 14:35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共和国识别码】天安门广场
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地处北京市东城区东长安街。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面积达44万平方米,广场地面全部由经过特殊工艺技术处理的浅色花岗岩条石铺成,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广场。天安门城楼坐落在广场的北
2019-12-17 14:13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