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繁荣先进文化
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离不开职工群众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要充分发掘广大职工群众的文化自觉,让劳模精神、工匠精神成为广泛的社会共识,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实现人生价值。要通过一系列制度鼓励全社会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凝聚起投身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强大精神动力。
2020-01-06 09:00工人日报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54项成果荣获武汉市第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近日,武汉市委发文《市委办公厅 市政府办公厅关于武汉市第十七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的通报(武办文〔2020〕60号)》,通报表彰278项在推动武汉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促进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的优秀成果。
2021-01-18 00:00 -
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八桂大地牢牢扎根
当前,我国进入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最后冲刺期。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于引导全体人民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广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纲要》精神,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固本培元、凝心铸魂,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建设壮美广西、共圆复兴梦想汇聚磅礴力量。
2020-07-26 09:00光明日报 -
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心中,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华夏大地上各个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9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是爱国主义的伟大实践,写下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辉煌篇章。”
2020-03-24 09:00光明日报 -
让爱国主义的硬核力量凝聚磅礴能量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着力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使爱国主义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坚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觉行动。
2020-03-16 09:00学习时报 -
汇聚爱国主义的硬核力量
“2019年,最难忘的是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们为共和国70年的辉煌成就喝彩,被爱国主义的硬核力量震撼。”在2020年新年贺词中,习近平同志褒扬爱国主义的硬核力量,号召我们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续写新时代的光荣与梦想。
2020-01-21 09:00人民日报 -
爱国主义精神构筑起民族的脊梁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爱国主义精神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血脉中,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
2020-01-02 09:00人民日报 -
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传统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国宗教界与全体中华儿女一道砥砺奋进,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70年砥砺奋进,我们的国家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无论是在中华民族历史上,还是在世界历史上,这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2019-12-31 09:00人民日报 -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做爱国主义的坚定弘扬者和实践者,同违背爱国主义的言行作坚决斗争。
2019-12-25 09:00人民日报 -
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
爱国主义是中华儿女最自然、最朴素的情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
2019-11-13 09:00人民日报 -
激扬爱国主义的民族魂
1958年开工建设的成昆铁路,所穿越的深谷峻岭被多国专家断言为“筑路禁区”,地质灾害隐患点位分布之高,世所罕见。然而,筑路大军不怕苦与累,不惧险和难,硬是在技术装备落后的情况下,打通了这条西南地区交通大动脉,被联合国列为“二十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之一。
2019-10-28 09:00人民日报 -
大力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9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指出,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制定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对于引导全体人民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担当起实现中国梦的责任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教授范玉刚表示,爱国主义在不同时代有其差异化的表现形态和价值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重要时刻,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焕发出磅礴的爱国主义激情。实践经验表明,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既是时代要求,更是现实选择。唯有牢牢把握爱国主义的“根”和“魂”,才能加快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最为深厚的历史情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自立自强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凝聚和鼓舞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胡国胜告诉记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爱国主义的主旋律始终没有改变,新时代最鲜明的主题就是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支振锋表示,我们要抓住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期,为人民生活更加美好而努力奋斗,把国家建设得更好,把中华文明推向新的历史高度,也为全人类提供中华民族的智慧。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疲软,国际形势复杂,单边主义盛行,而这更需要我们坚定爱国主义精神,无惧艰难,凝神聚魂,众志成城,建设一个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伟大中国。 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 中华民族历五千年而弦歌不辍,华夏文明历千万祀而与日月同光,中国人民能够战胜无数的艰难险阻,越过无数的急流险滩,从挫折中走向胜利,从绝望中走向辉煌,正是爱国主义精神提供了深层动力。支振锋表示,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从血泊中站起,向敌人冲锋,将中华民族推向新的时代和新的辉煌。如今,爱国主义教育重在青年,要让祖国的下一代不忘我们走过的路,理解我们今天的路,奔向明天更辉煌的路。 爱国主义是个人和集体对祖国的一种态度,它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是可为民族和国家利益而献身的奋斗精神。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周良书表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爱国主义在新时代最生动的体现;党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爱国主义在新时代最伟大的实践。我们要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将广大干部群众的爱国之情转化为应对危机、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心,转化为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实际行动。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胡国胜表示,中国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因此,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应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挑战的需要。没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将缺乏强大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就很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深刻理解时代主题 新时代践行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周良书谈到,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让爱国主义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要深刻认识到祖国的命运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同社会主义的命运不可分割,培养广大干部群众的爱国主义感情,把它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凝聚奋进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当前践行爱国主义精神,最为重要的是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在范玉刚看来,在新时代,践行爱国主义精神需要深刻理解时代主题,并把个人的人生奋斗、理想追求和国家的命运与民族的复兴关联起来,把小我融入时代大我的追求中,以每一个人的出彩人生托举时代的辉煌壮丽。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黄金战略机遇期。要提升中国的话语权,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就要增强每一个中国人的文明意识,不断提升中国社会文明程度。世界大国的竞争,需要依托硬实力作为坚实基础,更需要发挥精神意志的软实力。国家间的竞争最终比拼的恰恰是精神。美好生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随便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是民族意志的体现和价值引导的结果,是爱国主义精神才能浇灌出的文明之花。 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要坚持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胡国胜认为,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国家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离开了党的领导,离开了社会主义先进制度,就不可能有国家的繁荣富强。只有坚持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统一,爱国主义才是具体的、真实的。在新时代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就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2019-10-18 08:00中国社会科学网 -
爱国精神 浩气长存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为深厚的历史情感,也是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如何更好理解爱国精神的悠长历史、丰厚内涵和当代价值,怎样在爱国主义旗帜下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光明智库特邀专家展开对话。
2019-09-23 09:00光明日报 -
爱国从来都不是抽象的
70年来,爱国主义激发了全民族意志、汇聚起全民族力量,让我们始终奋勇前行。作家路遥曾深情地写道:“世界上有许多美好的地方。但是,那里有黄山么,有黄河么,有长江么,有长城么……没有!既然这些都没有,那么,祖国就是一个不可替代的地方。”
2019-08-21 09:00解放日报 -
当代中国需要弘扬什么样的爱国主义精神?
干训网深耕干部教育培训14年,为全国各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干部培训师资、红色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党政干部培训课程等,咨询电话:400-6007-016
2021-01-16 08:06《红旗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