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杨善洲精神的历史解读和精神探源
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用一生唱响了共产党人的正气歌,他的感人事迹生动诠释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和优秀,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为政、干事、做人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
2021-02-16 09:00人民网 -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1998年入汛后,长江、嫩江和松花江等流域相继遭受了1954年以来又一次特大洪涝灾害:长江发生了全流域大洪水,连续出现8次洪峰;嫩江、松花江流域发生超历史纪录特大洪水,珠江流域的西江和福建闽江也发生特大洪水。
2021-02-13 09:00光明日报 -
铭记抗洪精神,打造百里长江“最美岸线”
抗洪纪念馆内封堵决口情景模拟。 抗洪纪念馆内展示的九江人民泪别子弟兵旧照。刘旭/摄 / 背景介绍 / 1998年夏,我国江南、华南大部分地区及北方局部发生了历史罕见的特大洪水,在惊心动魄的抗洪抢险斗争中,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作为抗洪精神重要诞生地,当年在江西省九江市,广大军民以超人的勇气和惊人的毅力,堵住了长江干堤的决口,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防洪史上的奇迹。 / 对 话 / 抗洪精神给九江人提供了不竭动力 ——对话九八抗洪亲历者,九江学院党委委员、宣传部长冯健 记者:作为亲历者,当年抗洪中哪些是让您印象深刻的? 冯健:参战抗洪抢险的官兵始终奋战在高温酷暑下,不少官兵在抗洪中受了不同程度的伤病,但他们一直带病顽强拼搏,有人被送进医院,抢救醒来后又拔掉针管上堤战斗。 记者:当年您是如何带领师生做好驻校官兵的后勤保障工作的? 冯健:当时我是九江学院前身之一——九江财经高等专科学校经管系主任。九八抗洪时有近万名解放军驻扎在学校。在那些日子里,我带领师生晚上守护着驻校部队的营房,值班、巡逻;白天给抗洪部队做后勤保障工作,如运送食物、打扫卫生等。 记者:作为九江人,您如何看待抗洪精神? 冯健:抗洪精神给九江人提供了不竭动力,是九江人民永远值得珍惜的精神财富。我们应继续弘扬抗洪精神,积极工作,开拓前进。 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市区有一条抗洪大道,大道一头通向朝气蓬勃的九江八里湖新区,另一头则是1998年长江特大洪水九江决堤的旧址。如今,旧址早已建成为抗洪广场,伫立在广场上的高19.98米的抗洪纪念碑上,四面镂刻着的数字“1998”仍在提醒今天的人们要铭记当年抗洪斗争的伟大胜利,铭记那惊心动魄、催人奋进的历史一幕。 这条抗洪大道,还连接着九江的过去和现在。过去水患成灾,如今已被列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首批创建城市的九江,正在打造水美、岸美、产业美、环境美的百里长江“最美岸线”。 军民一心,铸就伟大抗洪精神 “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这首脍炙人口、至今传唱率都很高的歌曲《为了谁》诞生于1998年,是为了纪念当年在特大洪水中奋不顾身抗洪抢险的人民子弟兵而作,歌颂了军人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精神。 1998年是中国历史上遭受洪涝灾害十分罕见的一年。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当年夏天,长江、松花江、珠江流域持续强降雨,全国多地遭受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位于长江沿线的江西省九江市这一年更是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其来势之猛、水位之高、范围之广、时间之长均为历史罕见。 当年的8月7日13时40分,长江九江城防大堤第4至第5号闸口之间出现泡泉,继而江水奔涌致使混凝土防浪墙倒塌,一时间湍急的江水似瀑布倾泻而下倒灌城区。 彼时的九江城面临着灭顶之灾。危急关头,英勇的人民子弟兵与广大干部群众一道,展开了一场气吞山河的抗洪抢险斗争。当年抗洪中著名的“九江保卫战”就此打响。 邱在文现在是浙江省委宣传部的一名处长,九江抗洪时任陆一军一师二团“坚守英雄连”指导员,他还是当年参与封堵九江决口的“十八勇士”之一。回忆当时抗洪救灾时的情景,那一番生死较量,仍然让他印象深刻。 “所谓勇士,就是随时做好牺牲的准备。当时牺牲的话有三种可能:要么被倒下的钢管砸死,要么被水冲到对面水泥墙撞死,要么被水卷走淹死。”多年后,邱在文的讲述仍然让听者感受到现场的惊险与残酷。 正是依靠像邱在文一样不怕牺牲的数万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以及广大抗洪干部群众的努力,决口终于被堵住,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防洪史上的一个奇迹。在那场彪炳史册的抗洪斗争中,诞生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韧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 军民一家,鱼水深情谱新篇 军队打胜仗,人民群众是靠山。洪水中的九江,到处是绿色的军车和穿绿军装的士兵。九江人民以各种方式表达对子弟兵的关心和热爱:小孩子拿出压岁钱,退休工人拿出养老金,下岗工人拿出生活费,纷纷给部队官兵买慰问品;出租车司机喊出“军人乘车一律免费”;个体户杀了6头猪,把猪肉送到了军营;不计其数的妇女群众为战士洗衣、补衣;老妈妈们熬绿豆汤、送西瓜、送茶叶蛋……他们把一腔感激之情献给人民子弟兵。 在抢险最紧张的日子里,九江市的多家饭店热情地为抢险部队做饭做菜。部队负责军需供应的同志和饭店老板商议价格时,却遭到了他们的反对:“这时候还讲价钱,还有没有良心?”“解放军不来,我们饭店早淹了!” 当年,这样体现军民一家亲的故事数不胜数。 1998年9月15日,抗洪官兵凯旋。为了不打扰九江人民,部队特意要求官兵悄悄上车,并选择在清晨出发,但部队撤离的消息仍然不胫而走。这天,数十万九江市民自发聚集在大堤、车站和街道两旁,挥泪送别亲人子弟兵。乡亲们送了一程又一程,无数群众高喊着“共产党最好、解放军最亲”“向解放军学习、向解放军致敬”的口号……那些真情流露,那些难分难舍,即使如今再看到当时的老照片,许多人仍会心潮澎湃、热泪盈眶。 感恩奋进的九江人民从没忘记当年的抗洪斗争,从没忘记那些舍生忘死的抗洪将士,他们早已把抗洪精神当作一笔宝贵财富,融入血脉。2018年适逢抗洪胜利20周年,这年8月28日,在提升改造后,九江市在抗洪纪念广场举行了“九江抗洪纪念馆”揭牌仪式。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抗洪警示教育基地,纪念馆内以影像资料、图文记载、历史文物、情景模拟等形式再现了当年史诗般的抗洪斗争。 倾力打造百里长江“最美岸线” 巍峨挺立的抗洪纪念碑时刻鼓舞着这里的人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而抗洪大道通向的八里湖新区正是九江这座城市嬗变的最佳注脚。 国庆期间,九江八里湖新区满目葱茏,绿树、鲜花与蓝天白云交相辉映。入夜,整个新区更是流光溢彩,美轮美奂。经过连续建设和发展,八里湖新区已成为九江市最富活力、最有魅力、最具潜力的城市板块。 今天的九江,已被列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首批创建城市。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为此九江市委、市政府出台决定,誓要把境内152公里的长江岸线打造成水美、岸美、产业美、环境美的百里长江“最美岸线”。 为了让水更美,九江市实施“四水共治”,其中治污水就是从源头上防控河湖污染。防洪水则是狠抓沿江险工险段、江湖圩堤、山塘水库的除险加固,排灌设施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全面防范大江大湖洪水、城市内涝和山洪地质灾害。为了让岸更美,九江市坚持水岸同治,集约利用岸线资源。建设滨江生态绿线,推进沿岸全面绿化,整个沿江面貌明显改善。为了让产业更美,九江市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为了让环境更美,九江市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重点围绕城市、农村、园区,扎实开展环境整治工作,努力让天空更湛蓝、山林更翠绿、河水更清澈、空气更清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下,一幅青山绿水的生态文明建设美好图画,正在九江全市徐徐铺展。 记者手记 这是一次震撼心灵的回访,虽然时间已经过去多年,但当年抗洪中一桩桩、一件件感天动地的事迹仍让记者多次模糊了双眼。 在与洪魔的搏斗中,许多十八九岁的少年瞬间长成了铮铮铁汉,用自己年轻稚嫩的臂膀,为人民筑起了一道道钢筋铁墙。感恩的九江人民也用他们最无私的爱回馈着子弟兵。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情深的画面在抗洪斗争中以一种特殊的形式不断上演。 伟大的抗洪精神能够引起巨大冲击,还因其是最美好最高贵思想品格的集成。这是一个由多种精神品格重新构筑的精神共同体,具有不同寻常的高度、广度和力度,大大强化和提升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品格。 一个民族有了这种精神,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什么艰险不能战胜?(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记者 刘旭)
2021-02-13 09:00中国妇女报 -
江泽民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中国人民同历史上罕见的大洪水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的斗争,表现出了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现在,这场斗争已取得了全面胜利。这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又一个举世瞩目的伟大业绩。
2021-02-13 09:00互联网 -
论九八抗洪精神
抗洪抢险斗争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的这场威武雄壮气壮山河的斗争所产生的影响和深远意义,将随着时间推移充分显示出来。但是,围绕着这场斗争所焕发的伟大抗洪精神,全国上下所呈现的精神风貌,已经成为现代文明史上的奇观,引起全中国和全世界人民的关注。
2021-02-13 09:00互联网 -
新时代中国女排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喜庆时刻,中国女排以11战全胜的骄人战绩获得2019年女排世界杯冠军,代表体育战线全体工作者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上一份厚礼,其英勇形象更是诠释了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中华体育精神。
2021-02-13 09:00中国体育报 -
领导干部的楷模
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崇高、忠诚和无私,将超越时空,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
2021-02-12 09:00互联网 -
弘扬抗大光荣传统 忠实履行新的使命
举世闻名的抗大,是国防大学的前身。这面在抗日烽火中猎猎飘扬的光辉旗帜,为中华民族夺取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邓小平同志早在1941年就指出:“抗大成为建设抗日军队的火车头”。今天,重温抗大的峥嵘岁月,弘扬抗大光荣传统,对于忠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肩负的神圣使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1-02-09 09:00互联网 -
弘扬唐山抗震精神 绘就壮丽奋斗画卷
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场里氏7.8级大地震猝然降临河北唐山,顷刻间整个城市夷为平地。40年后,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唐山考察时强调,“40年前的大地震虽然摧毁了一个城市,但没有摧毁唐山人民和全国军民的坚强意志。
2021-02-08 09:00光明日报 -
唐山抗震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在唐山大地震40周年之际来唐山视察时饱含深情地说:“在同地震灾害斗争的过程中,唐山人民铸就了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这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2021-02-08 09:00学习强国 -
在新时代进一步弘扬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2018年2月,习近平同志在四川考察调研时专程来到汶川县映秀镇漩口中学遗址,向汶川特大地震罹难同胞和在抗震救灾中捐躯的英雄敬献花篮,并三鞠躬。
2021-02-08 09:00网络 -
大力弘扬伟大抗震精神
发生在42年前的唐山地震和10年前的汶川地震,是中国乃至世界地震史上极其惨烈的地震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广大军民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临危不惧、勇往直前,夺取抗震救灾的胜利,用生命和鲜血铸就了伟大抗震精神。
2021-02-08 09:00网络 -
唐山抗震精神的历史启示和时代价值
2016年,在唐山抗震救灾和新唐山建设40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到唐山调研考察时指出:“在同地震灾害斗争的过程中,唐山人民铸就了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抗震精神。”抗震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
2021-02-08 09:00网络 -
唐山“精神救灾”对汶川的启示
[题记]:汶川地震与发生在32年前同为7.8级的唐山地震,由于社会的发展,这两次地震无论救灾反应速度、救灾队伍装备和技术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作为造成巨大破坏的强烈地震,其间也存在着诸多相通之处。要战胜震灾,必须将物质救灾和精神救灾有效结合起来,就是其中最具现实意义的一条。
2021-02-08 09:00网络 -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签署通令给3个单位、5名个人记功
新华社北京7月29日电 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日前签署通令,给3个单位、5名个人记功。 给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大队、海军“和平方舟”号医院船、军事科学院某研究所记一等功;给陆军装甲兵学院某教研室教授单东升,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某教研室教授万明杰,海军潜艇学院某研究所主任、教授笪良龙记二等功;给96911部队某研究室高级工程师谭可可、国防大学某学院正高级工程师胡晓峰记三等功。
2021-02-07 00:00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