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时代弘扬改革开放精神的伟大意义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改革开放精神”概括了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他指出:“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正是在这种精神状态之下,经过不懈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描绘了新时代的宏伟蓝图,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任务更加艰巨、挑战更加严峻,要胜利实现既定战略目标,需要大力弘扬改革开放精神,坚定不移继续走好改革开放之路。
2021-03-04 09:00互联网 -
干部培训标语及管理培训标语
今天的教育明天的成功,现在的培训未来的发展,在各大培训场合中都需要培训标语下面干训网为大家提供干部培训标语及管理培训标语。 一、干部培训标语: 1.描绘心中梦想,放飞艺术心灵。 2.新隆基教育,奠定基础,放飞未来。 3.参加培训
2021-03-03 11:09 -
东北抗联史是战争史也是精神史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这是一场抵抗外来侵略的英勇战争,更是一场捍卫中华民族文明成果的正义战争。东北抗联的历史,不仅是战争史,更是精神史。中华文化五千年来源远流长,爱国情操、坚贞气节、团结精神和顽强意志是其灵魂。
2021-03-03 09:00黑龙江日报 -
东北烈士纪念馆:展现黑土英魂 传承抗联精神
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一曼街241号,东北烈士纪念馆静静矗立。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全国首家革命纪念馆。
2021-03-03 09:00光明日报 -
历久弥新的东北抗联精神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中国发生的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战争,是一场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在中国的东北战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极端恶劣的条件下,同强大的日本侵略者展开了长达14年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英勇斗争,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惊天动地的英雄篇章,铸就了光耀千秋、彪炳史册的东北抗联精神。
2021-03-03 09:00互联网 -
推进乡村振兴有何上策良策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强调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推动“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转移。
2021-03-02 14:47 -
家国情怀与社会担当的奋力书写 ——“脱贫攻坚在湖南”系列丛书作品研讨会综述
由湘潭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报告文学系列丛书“脱贫攻坚在湖南”,于2020年12月27日,在毛泽东文学院举办了首发式暨作品研讨会。
2021-03-02 14:39 -
广西司法行政系统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培训班在湘大开班
10月10日,由湘潭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承办的广西司法行政系统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培训班在湘大开班。
2021-03-02 11:12 -
广东省能源集团专项培训班成功开班
5月22日,广东省能源集团“牢记使命担当,强化组织建设”专项培训班在湘潭大学开班。
2021-03-02 10:41 -
云南省公安机关信访干部综合能力提升班成功举办
5月13-17日,云南省各市州69位公安机关信访干部来到我校,开展了为期5天的信访干部综合能力提升培训。
2021-03-02 10:37 -
中国抗击疫情彰显伟大民族精神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既是对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呼唤、锤炼和发扬中华民族精神的战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
2021-03-02 09:00中国社会科学报 -
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奋勇前行的不竭动力
“愿以吾辈之青春,守护盛世之中华。”这是不幸牺牲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护士张静静的座右铭。为战“疫”需要而舍弃一头秀发,战“疫”斗志却昂扬生长。抗疫斗争中,千千万万个像张静静一样的英雄铸就起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牢固精神防线,充分展示了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强大力量。
2021-03-02 09:00求是 -
战“疫”诠释伟大中华民族精神
把战“疫”中凝结的中华民族精神与革命传统教育、改革开放时代精神教育等有机融合,调动起战无不胜的中国精神,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意义深远。
2021-03-02 09:00中国教育报 -
弘扬培育伟大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包括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和伟大梦想精神,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强大精神动力,必须结合新时代条件做好弘扬培育工作。
2021-03-02 09:00大众日报 -
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四大着力点
什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定义,即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物质财富要极大丰富,精神财富也要极大丰富。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是现代德育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根据大学生的特点,采取多种形式和方法充分激发其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培养其深厚的民族感情,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
2021-03-02 09:00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