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以党建力量引领新时代新税务
11月8日,连云港市委组织部组织全市30多家单位党建工作负责人到市税务局观摩学习基层机关党建工作,并对市税务局“主题党日+”“两学一做 爱党兴税”主题活动等创新做法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创新项目进行推广。
2020-01-20 00:00人民网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成立湖北地区首家“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
1月15日下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揭牌成立,中心隶属社会科学研究院,由校党委书记栾永玉,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杨灿明担任中心主任,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姚莉担任中心执行主任。
2021-01-18 00:00 -
中孟泰三国学者云研讨“减贫与发展合作能力提升”
月14日北京时间中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孟加拉农业大学、泰国孔敬大学三方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办了“中孟泰三国减贫与发展合作能力提升”第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
2021-01-18 00:00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凝聚新时代爱国奋斗强大力量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纲领性文件。广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爱国主义教育系列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纲要》部署要求,正本清源、守正创新,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不断开创新局面,为广东努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凝聚磅礴力量、鼓舞强大斗志。
2020-07-23 09:00人民日报 -
厚植爱国主义精神力量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每当中华民族面临危机危难,总有一股绵延不绝的爱国主义精神力量在推动着我们民族奋勇向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和人民始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凝聚全民族力量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重大战略成果。
2020-05-22 09:00中国社会科学报 -
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
爱国,是人世间最自然、最朴素,也是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精神财富。
2020-01-14 09:00光明日报 -
以世界胸怀和国际眼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在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飞跃的新时代,应该以一种怎样的姿态和胸怀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明确指示:“中国人是讲爱国主义的,同时我们也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强调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应具有国际胸怀,是与我们这个民族、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相契合、与人民正在进行的奋斗相结合、与需要解决的时代问题相适应的。
2019-12-24 09:00广西日报 -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托举民族复兴之梦
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0华诞,热烈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怀振奋九州,激荡在中华儿女心头。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感奋不已的同时,我们不难发现,对国家、对民族深沉的爱,始终是贯穿国人70年奋斗征程的精神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的爱国主义,是激发中国人民改造中国、改造世界的历史伟力。当前,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的思想观点,弘扬以爱国主义为重要内容的中国精神,不断巩固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对于推进我们正在进行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性认知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从工人阶级成为统治阶级,到增加生产力的总和,到消灭阶级,再到建立自由发展的社会联合体,共产党人的纲领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马克思主义对资产阶级作为幌子、维护自身利益的所谓“爱国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揭露批判,但并不否认无产阶级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只不过,“本身暂时还是民族的”无产阶级,其爱国主义服从于获得解放这一目标罢了,而且在联合本国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作斗争的过程中,显现出强大的召唤力和凝聚力。 100年前,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本着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精神,发起了五四运动。李大钊、陈独秀等五四青年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也唤醒了中国劳苦大众,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更在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参加反帝反军阀的实践斗争中不断成长起来,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创建准备了干部条件。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了坚强的领导主体,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从这个角度讲,爱国主义正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的历史基因。 在当代中国,中国的命运与中国共产党的命运、社会主义制度的命运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这样的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才能保持生命力、号召力,这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本质所在。历史事实已经充分证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马克思主义真理相结合,能够迸发出挽救民族于危亡的强大力量,在未来的征程中,也必将进一步凝聚起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动力,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生动实践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写道:“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辩证唯物主义一方面强调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精神,另一方面又承认精神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对物质有反作用,而且这种反作用有时是十分巨大的,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就是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辩证法。广大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坚定、干事创业精气神足,人民群众精神振奋、发愤图强,就可以创造出很多人间奇迹。如果党员干部理想动摇、宗旨淡化,人民群众精神萎靡、贪图安逸,那往往可以干成的事情也干不成。 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市场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国际化的推进,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主体的增加、价值观的多样化、利益诉求的多元化,为社会整合增加了很大难度。然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无比艰巨,要求我们必须团结人心、凝聚力量,画好最大“同心圆”,同时发挥意识改造世界的能动作用,把个人志向与祖国的需要联系起来,把个人奋斗和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中去。在这样的背景下,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唤起亿万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感,无疑是提高社会整合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有效方式和现实途径。 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 《共产党宣言》中有这样一句名言:“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在这部无产阶级政党的党纲中,全面呈现了未来“真正共同体”的基本样态和实现路径。建立“真正共同体”,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新时代精神的高度概括,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最高目标和终极价值。为应对全球化时代挑战,中国共产党顺时应势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在理论上与“真正共同体”相契合,在内容、目标和价值取向上则与广义的爱国主义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众所周知,爱国主义的主旨和核心即维护国家全局、长远和根本利益,然而在全球化时代,作为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我们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已经克服了地域、民族和个体的狭隘性,转而追求着眼于破解全球发展难题、更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爱国主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自2013年提出后,伴随着习近平主席出访的脚步,被播撒到越来越广袤的大地上,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真正共同体”都是关系人类命运的共同体理论,拥有相同的内涵实质和一致的发展愿景,前者是对后者的丰富发展,是后者在当前形势和现实条件下的具体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拓宽了全球化时代爱国主义的视野,一方面强调要将国家发展放到人类命运的大局中思考、谋划与布局,另一方面倡导国家之间合作共赢,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实现了爱国主义的扩展、深化、重塑,推动了爱国主义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 “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言犹在耳,各地方、各行业、各岗位当行动起来,“共升一面旗,同爱我的国”,让爱国主义精神高高飘扬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高高飘扬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阵地上,凝聚奋进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作者系河南日报总编室副主任)
2019-11-18 09:00河南日报 -
爱国精神 浩气长存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为深厚的历史情感,也是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动力。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如何更好理解爱国精神的悠长历史、丰厚内涵和当代价值,怎样在爱国主义旗帜下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光明智库特邀专家展开对话。
2019-09-23 09:00光明日报 -
西北政法大学获批第三批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首获国家级学科平台
近日,中宣部、教育部联合下发通知,批准华中科技大学人权法律研究院、吉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西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中南大学人权研究中心、东南大学人权研究院、北京理工大学科技与人权研究中心成为第三批国家人权教育与培训基地。
2021-01-15 00:00 -
重庆师范大学召开2020年新进教师培训暨交流座谈会
2020年12月31日下午,我校2020年新进教师培训暨交流座谈会在博雅楼503报告厅举行,主要包括校本培训、交流座谈和观看学校2021新年晚会三个阶段。
2021-01-14 00:00 -
重庆市2020年中小学管理干部国际理解教育专题培训开班仪式在重庆师范大学成功举行
1月11日下午,2020年中小学管理干部国际理解教育专题培训开班仪式在我校三春湖报告厅成功举行。
2021-01-14 00:00 -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干训网深耕干部教育培训14年,为全国各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干部培训师资、红色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党政干部培训课程等,咨询电话:400-6007-016
2020-12-20 09:00互联网 -
深刻把握长征精神的丰富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回顾了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强调“伟大长征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回顾长征艰苦卓绝的战斗岁月,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征精神的重要论述,深入研究长征精神的科学内涵与实践价值,对于我们在新时代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2020-12-20 09:00光明日报 -
立足新时代把握“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
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观察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99年的光辉历程,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一个引领时代精神并不断开创时代新局面的政党,“走在时代前列”,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征。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在概括和阐述“红船精神”的时候,特别强调了“走在时代前列”的“引领”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从新时代视野深入理解和把握“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是我们体会中国共产党引领新时代、走在时代前列的一个基本视角。
2020-12-20 09:00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