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成立湖北地区首家“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
1月15日下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习近平法治思想研究中心”揭牌成立,中心隶属社会科学研究院,由校党委书记栾永玉,校党委副书记、校长杨灿明担任中心主任,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姚莉担任中心执行主任。
2021-01-18 00:00 -
厚植爱国主义精神力量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每当中华民族面临危机危难,总有一股绵延不绝的爱国主义精神力量在推动着我们民族奋勇向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和人民始终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凝聚全民族力量取得了疫情防控的重大战略成果。
2020-05-22 09:00中国社会科学报 -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强化学生责任担当,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核心,要特别坚持三方面重要工作。 坚持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要深入开展党史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知党史、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了解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知道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界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培育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 要深入开展中国地理历史教育、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培养学生了解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知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知道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所取得历史性成就,让学生深刻体验到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培育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习惯。 要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学生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引导学生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教育学生把个人的价值追求与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要求融为一体,引导学生把个人理想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 坚持大中小学教育内容相衔接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应当由浅入深,整体规划,做到小学、中学、大学爱国主义教育内容相衔接。 首先,从热爱我国的政治制度来看。小学要教育学生认识、尊敬、爱护国旗、国徽,会唱国歌,升国旗仪式要肃立敬礼;初步树立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中学要教育学生热爱我国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树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理想信念。大学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我国的国体、政体、民主、自由、人权;自觉维护政治稳定、社会安定、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其次,从热爱祖国的文化传统来看。小学生直接接触的人际关系主要是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小学应进行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的教育。中学要进行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史教育,引导学生学习民族英雄,培养传统美德,增强文化自信。大学要引导学生进行辩证思维,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借鉴利用西方现代文明,树立相互尊重、和而不同的价值理念。 再次,从热爱祖国的自然环境来看。对小学生要从热爱家乡做起,热爱家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中学要引导学生认识祖国幅员辽阔,热爱祖国大好河山,树立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志向。大学应结合所学专业,培养大学生保护、开发、利用祖国自然资源的责任担当,立志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贡献。 坚持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坚持知行统一原则。 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让爱国主义教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避免空洞讲授理论、死记硬背概念等脱离实际的倾向,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思想性、针对性、亲和力,引导学生树立国家意识,学习爱国知识,增进爱国情感。 要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既有课堂活动,又有课外活动;既有校内活动,又有校外活动。大中小学要把爱国主义内容融入党日团日队日、主题班会以及各类主题教育活动之中。这有利于学生了解国情民情,强化责任担当,熔炼爱国行动。 要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校园文化创建活动,强化校园文化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大中小学校都应从传统美德、革命道德、先进道德中遴选爱国主义名言警句,布置到办公楼、教学楼、餐厅、宿舍、体育场、文化广场,使爱国主义教育无处不在,引导激励学生自觉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作者:詹万生,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中心原主任、研究员)
2020-01-23 09:00光明日报 -
悠悠万事 兹事体大
爱国主义是中华儿女最自然、最朴素的情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内容。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重要时间节点上,党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深刻阐明和回答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总体要求、基本内容、教育对象、实践载体、氛围营造、组织领导等,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守正创新、凝心铸魂,对于振奋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020-01-13 09:00党建网 -
五四精神的时代阐释与青年人格塑造
习近平总书记深情寄语新时代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这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广大青年建功于国家和社会的一贯期许,又体现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广大青年思想行为的新要求。
2021-01-14 09:00中国青年报 -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干训网深耕干部教育培训14年,为全国各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干部培训师资、红色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党政干部培训课程等,咨询电话:400-6007-016
2020-12-20 09:00互联网 -
长征精神的永恒价值
“伟大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2020-12-20 09:00光明日报 -
弘扬“红船精神”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
“红船精神”其中一个重要内涵是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新时代弘扬“红船精神”就要牢记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中担当作为。
2020-12-20 09:00人民网 -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作出这样的战略判断,有着深刻的依据。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
2021-01-13 00:00学习强国 -
坚定文化自信 提振伟大中国精神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躬身践行,是中华民族独特的巨大优势。中国精神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全方位体现文化自信。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自信与中国精神从形式到内容都互相作用、密不可分。文化自信提振中国精神,中国精神支撑文化自信,两者共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文化支撑和精神动力。新时代,特别需要用文化自信提振伟大中国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2020-12-20 09:00中国纪检监察 -
中国精神的涵养与话语体系建构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中国精神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是指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旗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对于深入把握和研究阐释中国精神,对于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2020-12-20 09:00前线 -
弘扬西柏坡精神 走好新时代“赶考”路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再访西柏坡时指出,西柏坡“是立规矩的地方”,“当年党中央离开西柏坡时,毛泽东同志说是‘进京赶考’。60多年过去了,我们取得了巨大进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020-12-20 09:00光明日报 -
在弘扬西柏坡精神中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
干训网深耕干部教育培训14年,为全国各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干部培训师资、红色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党政干部培训课程等,咨询电话:400-6007-016
2020-12-20 09:00互联网 -
弘扬延安精神 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党中央在延安的13年,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用鲜血铸就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最鲜明的内涵就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营养。正因为如此,延安精神具有超越特殊历史阶段的恒久价值。
2020-12-20 09:00互联网 -
坚定传承、弘扬、践行井冈山精神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时期创造的宝贵财富,是历史的,更是时代的。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做井冈山精神的积极践行者,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2020-12-20 09:00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