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六届中华文化论坛在北京大学举行
新华社北京11月24日电 以“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为主题的第六届中华文化论坛24日在北京大学开幕。 本届论坛由北京大学主办,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合办,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全国台联研究室和文旅部·北京大学两岸文化研究基地承办。为配合疫情防控,本届论坛采取“云会议”形式,在北京大学设主会场,100多位学者出席;在台北和高雄设分会场,50多位台湾学者以视频连线、提交论文等方式与会。 海协会会长张志军在开幕式上致辞表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精神家园。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两岸同胞心灵的根脉和归属。中华文化在台湾枝繁叶茂,早已深深融入台湾同胞的血脉。当前两岸关系形势严峻复杂,民进党当局拒不承认体现一个中国原则的“九二共识”,大肆推行“去中国化”“文化台独”活动,为其谋“独”拒统制造社会基础和文化氛围。对这种数典忘祖、背离民族复兴历史大势的恶劣行径,两岸同胞要高度警惕,采取有力行动予以谴责和抵制。 全国台联副会长杨毅周代表会长黄志贤致辞表示,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根”和“魂”。我们衷心希望两岸同胞树立起中华文化自信,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中华文化新的时代价值。要促进两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做强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要坚决抵制、消除“文化台独”的危害,以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化育后人。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邱水平致辞表示,北大一贯高度重视海峡两岸的学术交流与合作。目前,共有481名台湾地区学生在北大攻读学位,每年还有百余名台湾地区交换、交流生在北大学习。自2015年以来,北京大学已成功举办了五届中华文化论坛。两岸关系越是波折,就越要发挥中华文化作为连接两岸的纽带和桥梁作用。 台湾中华文化总会原会长刘兆玄、原秘书长杨渡以视频方式在开幕式上致辞。 开幕式结束后,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楼宇烈、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叶小文、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王杰、台北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冯明珠分别以不同形式作主旨演讲。 据北京大学台湾研究院院长李义虎介绍,本届论坛旨在进一步阐发与弘扬中华文化的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特别是在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融合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在为期两天的研讨期间,与会人士将围绕“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传承”“文创产业的机遇与挑战”“两岸艺术交流”等议题进行深入交流和讨论。(记者查文晔 魏梦佳)
0000-00-00 00:00新华社 -
教育部启动编写“四史”大学生读本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的重要指示精神,创新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引导大学生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国际和国内的紧密结合上,增进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认识和理解,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教育部党组决定组织编写“四史”大学生读本。 日前,教育部召开专题会议,正式启动“四史”大学生读本编写工作。中央马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原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欧阳淞,中央马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求是杂志社原社长李捷,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主任曹普,中央马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原党组成员顾海良分别担任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大学生读本主编,组建了高水平专家团队,全力编写一套准确性、思想性、针对性、可读性强的权威读本。 “四史”大学生读本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将于2021年春季学期全面投入使用。
0000-00-00 00:00教育部网站 -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课题在河南灵宝函谷关开题
河南省灵宝市东寨村黄河落日景观 近日,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郝栋副教授主持的《沿黄高质量发展 道学思想与治国理政》课题在河南省灵宝市函谷关正式开题。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部、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哲学系、中央媒体、灵宝市各级领导、灵宝鑫山文化产业公司负责人参加了此次课题调研活动。 课题调研组一行参观了黄河生态廊道建设项目灵宝段、黄河二级支流弘农涧河沿岸樱花大道建设、灵宝市北部黄河岸边函谷关镇孟村段的“大天鹅”、函谷关历史文化旅游区,观看了灵宝市宣传片《灵境宝地》、鑫山实业党建纪实片《鑫山之路》。 座谈会上,灵宝市相关领导、灵宝鑫山文化产业公司负责人分别从灵宝市文化底蕴、黄河生态建设、道学思想发源地重要性、企业搭建文化平台等方面介绍了相关情况。 郝栋教授代表课题组对课题研究的方向作出说明,首先是要正本清源,把道学文化的起源和时代意义讲清楚,尤其是把道学文化思想对新时代治国理政的借鉴意义挖掘出来;其次是守正创新,在充分论证灵宝道学文化基础上进行多形式的宣传创新,举办多层次的论坛;第三是培根铸魂,突出《道德经》在公民道德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课题研究符合当前中央关于小康社会、文化强国等发展理念。河南鑫山实业扎根函谷关发展文化产业,符合灵宝市作为沿黄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定位,进一步凸显灵宝市的发展特色,贯彻了新发展理念。课题研究素材丰富,课题研究内容可选取的角度和案例很多,将会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的教学科研咨询工作提供基础。 郝栋教授表示,课题调研组会和大家一起凝心聚力,把道学思想发源地的人气聚起来,把灵宝市高质量发展的特色总结出来。为灵宝市的下一步打造道学文化基地和沿黄高质量发展特色县域提供智力支持。
0000-00-00 00:00中国网 -
先学一步 深学一层
一段时间以来,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热潮中,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党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主题、精心谋划,创新形式、周密安排,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学习活动,进一步推动全会精神
2020-01-20 00:00人民网 -
当好“三个表率” 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
党和国家各级机关地位重要,肩负责任重大,机关党的建设具有特殊重要性。近年来,各地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和国家机
2020-01-20 00:00中国组织人事报 -
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
7月12日,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印发通知,要求全党结合主题教育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以下简称工委)把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
2020-01-20 00:00人民网 -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发挥政治机关鲜明优势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两次召开会议进行专题研究,党中央印发《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
2020-01-20 00:00学习时报 -
大力弘扬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9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指出,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制定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对于引导全体人民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担当起实现中国梦的责任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教研部教授范玉刚表示,爱国主义在不同时代有其差异化的表现形态和价值追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伟大复兴的重要时刻,中国正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必须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焕发出磅礴的爱国主义激情。实践经验表明,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既是时代要求,更是现实选择。唯有牢牢把握爱国主义的“根”和“魂”,才能加快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最为深厚的历史情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自立自强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凝聚和鼓舞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胡国胜告诉记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爱国主义的主旋律始终没有改变,新时代最鲜明的主题就是担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支振锋表示,我们要抓住这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期,为人民生活更加美好而努力奋斗,把国家建设得更好,把中华文明推向新的历史高度,也为全人类提供中华民族的智慧。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疲软,国际形势复杂,单边主义盛行,而这更需要我们坚定爱国主义精神,无惧艰难,凝神聚魂,众志成城,建设一个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伟大中国。 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 中华民族历五千年而弦歌不辍,华夏文明历千万祀而与日月同光,中国人民能够战胜无数的艰难险阻,越过无数的急流险滩,从挫折中走向胜利,从绝望中走向辉煌,正是爱国主义精神提供了深层动力。支振锋表示,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从血泊中站起,向敌人冲锋,将中华民族推向新的时代和新的辉煌。如今,爱国主义教育重在青年,要让祖国的下一代不忘我们走过的路,理解我们今天的路,奔向明天更辉煌的路。 爱国主义是个人和集体对祖国的一种态度,它集中表现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是可为民族和国家利益而献身的奋斗精神。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周良书表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最大特点就是把国家、民族和个人作为命运共同体,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个人的具体利益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爱国主义在新时代最生动的体现;党带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爱国主义在新时代最伟大的实践。我们要进一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将广大干部群众的爱国之情转化为应对危机、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心,转化为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实际行动。 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胡国胜表示,中国精神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爱国主义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魄。因此,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应对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挑战的需要。没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将缺乏强大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就很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深刻理解时代主题 新时代践行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周良书谈到,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让爱国主义成为每一个中国人的坚定信念和精神依靠。要深刻认识到祖国的命运同中国共产党的命运、同社会主义的命运不可分割,培养广大干部群众的爱国主义感情,把它真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凝聚奋进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当前践行爱国主义精神,最为重要的是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在广大青少年中开展深入、持久、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让爱国主义精神牢牢扎根。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在范玉刚看来,在新时代,践行爱国主义精神需要深刻理解时代主题,并把个人的人生奋斗、理想追求和国家的命运与民族的复兴关联起来,把小我融入时代大我的追求中,以每一个人的出彩人生托举时代的辉煌壮丽。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黄金战略机遇期。要提升中国的话语权,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导世界文明交流互鉴,就要增强每一个中国人的文明意识,不断提升中国社会文明程度。世界大国的竞争,需要依托硬实力作为坚实基础,更需要发挥精神意志的软实力。国家间的竞争最终比拼的恰恰是精神。美好生活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随便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是民族意志的体现和价值引导的结果,是爱国主义精神才能浇灌出的文明之花。 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要坚持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胡国胜认为,对每一个中国人来说,爱国是本分,也是职责,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国家的命运和党的命运、社会主义的命运是密不可分的。离开了党的领导,离开了社会主义先进制度,就不可能有国家的繁荣富强。只有坚持爱国与爱党、爱社会主义的统一,爱国主义才是具体的、真实的。在新时代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就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忧国忧民之心、爱国爱民之情,不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2019-10-18 08:00中国社会科学网 -
弘扬“红船精神”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
“红船精神”其中一个重要内涵是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新时代弘扬“红船精神”就要牢记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初心”中担当作为。
2020-12-20 09:00人民网 -
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作出这样的战略判断,有着深刻的依据。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
2021-01-13 00:00学习强国 -
中国精神的涵养与话语体系建构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中国精神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是指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旗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对于深入把握和研究阐释中国精神,对于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2020-12-20 09:00前线 -
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对于深刻理解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对于深刻把握中国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的重要贡献,对于更好传承和传播中国精神,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2020-12-20 09:00成都日报 -
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是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了提纲挈领、全面系统的阐述,最大的特点是忠实原文原著,权威准确又高度凝练,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对于广大干部群众更好地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好地理解把握这一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有很好的引领帮助作用。
2020-12-20 09:00光明日报 -
理解沂蒙精神的三层逻辑
提到沂蒙精神,人们首先想起的是老区人民“用最后一把米做军粮、用最后一块布做军装、送最后一个儿子上战场”、沂蒙红嫂用乳汁救八路军伤员、用柔弱的肩膀在冰冷的河中托起门板为人民解放军前进架桥等感人肺腑、催人泪下的爱党爱军事迹。分析党群同心、军民一家的鱼水深情产生的历史原因,沂蒙精神存在三层逻辑递进关系。
2020-12-20 09:00学习时报 -
西柏坡精神永载史册
在西柏坡七届二中全会旧址,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民医院12名援鄂抗疫新党员与老党员一起重温入党誓词。新华社发
2020-12-20 09:00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