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20日上午在北京召开。
2021-02-21 11:54 -
杨善洲精神的历史解读和精神探源
云南省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用一生唱响了共产党人的正气歌,他的感人事迹生动诠释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先进和优秀,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为政、干事、做人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
2021-02-16 09:00人民网 -
习近平出席建成暨开通仪式并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新华社北京7月31日电 北斗闪耀,泽沐八方。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31日上午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并参观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成果展览展示,代表党中央向参与系统研制建设的全体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诚挚的问候。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仪式。 人民大会堂雄伟壮丽,东大厅内灯光璀璨、气氛热烈。10时30分,在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等步入仪式现场。 刘鹤主持仪式。仪式播放了反映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发展情况的视频短片。张又侠宣读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的贺电。 10时48分,习近平走上主席台,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仪式结束后,习近平等来到人民大会堂河北厅,参观北斗系统建设发展成果展览展示,听取工程建设、运行服务、应用推广、国际合作和发展展望介绍。体现北斗系统自主创新自主可控重要成果和规模化、市场化、产业化应用以及国际化进程的展板和展品,吸引了习近平的目光,他不时驻足察看,详细询问有关情况。 习近平充分肯定北斗系统特别是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取得的成就。他指出,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建成开通,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对提升我国综合国力,对推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我国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对推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我国对外开放,对进一步增强民族自信心、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6年来,参与北斗系统研制建设的全体人员迎难而上、敢打硬仗、接续奋斗,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培育了新时代北斗精神,要传承好、弘扬好。要推广北斗系统应用,做好确保系统稳定运行等后续各项工作,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丁薛祥、许其亮、肖捷、何立峰,以及李作成参加上述活动。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军队有关单位负责同志,北斗系统参研参建代表等参加仪式。 北斗系统是党中央决策实施的国家重大科技工程。工程自1994年启动,2000年完成北斗一号系统建设,2012年完成北斗二号系统建设。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并开通服务,标志着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取得决战决胜,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目前,全球已有120余个国家和地区使用北斗系统。(记者邹伟)
2021-02-03 09:00互联网 -
习近平主持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北京7月31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下午就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举行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富国和强军,确保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进程同国家现代化进程相适应,军事能力同国家战略需求相适应。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要统一思想、坚定信心、鼓足干劲、抓紧工作,奋力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2021-02-03 09:00互联网 -
习近平: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 不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今年7月1日,是我们党成立99周年的日子。明年就是我们党成立100周年了。我讲过,中国共产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我们党要长期执政、永葆活力,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重要的是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2021-02-03 09:00互联网 -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新华社北京7月31日电 8月1日出版的第15期《求是》杂志将发表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的重要文章《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断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2021-02-03 09:00互联网 -
习近平: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7月21日下午在京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体系不断发展,各类市场主体蓬勃成长。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产生巨大冲击,我国很多市场主体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市场主体是经济的力量载体,保市场主体就是保社会生产力。要千方百计把市场主体保护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推动企业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为经济发展积蓄基本力量。 7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座谈会。 座谈会上,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陈宗年,中国中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宁高宁,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黄立,歌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姜滨,上海品海饭店总经理赵宪珍,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洪小文,松下电器(中国)有限公司总裁赵炳弟等7位企业家代表先后发言,就当前经济形势、保护市场主体、加强科技创新、深化企业改革、吸引用好人才、“十四五”规划建设等提出意见和建议。发言过程中,习近平不时就一些问题同大家深入交流,现场气氛热烈活跃。 在认真听取大家发言后,习近平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表示,经过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目前我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发展呈现稳定转好态势,在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上都走在世界前列,情况比预料的要好。我们要增强信心、迎难而上,努力把疫情造成的损失补回来,争取全年经济发展好成绩。 7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习近平指出,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下,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应对疫情的人民战争,团结协作、攻坚克难、奋力自救,同时为疫情防控提供了有力物质支撑。习近平向广大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港澳台资企业、个体工商户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表示衷心的感谢。 习近平强调,党中央明确提出要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各地区各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保护支持市场主体的政策措施,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使广大市场主体不仅能够正常生存,而且能够实现更大发展。一要落实好纾困惠企政策。实施好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更加稳健灵活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政策的针对性和时效性,继续减税降费、减租降息,确保各项纾困措施直达基层、直接惠及市场主体,强化对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发展普惠金融,支持适销对路出口商品开拓国内市场。二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实施好民法典和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平等保护国有、民营、外资等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实施好外商投资法,放宽市场准入,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三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各级领导干部要光明磊落同企业交往,了解企业家所思所想、所困所惑,涉企政策制定要多听企业家意见和建议,同时要坚决防止权钱交易、商业贿赂等问题损害政商关系和营商环境。要更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支持企业家以恒心办恒业,扎根中国市场,深耕中国市场。四要高度重视支持个体工商户发展。积极帮助个体工商户解决租金、税费、社保、融资等方面难题,提供更直接更有效的政策帮扶。 7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岳月伟 摄 习近平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一大批有胆识、勇创新的企业家茁壮成长,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世界水准的中国企业家队伍。企业家要带领企业战胜当前的困难,走向更辉煌的未来,就要弘扬企业家精神,在爱国、创新、诚信、社会责任和国际视野等方面不断提升自己,努力成为新时代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要增强爱国情怀,把企业发展同国家繁荣、民族兴盛、人民幸福紧密结合在一起,主动为国担当、为国分忧,带领企业奋力拼搏、力争一流,实现质量更好、效益更高、竞争力更强、影响力更大的发展。要勇于创新,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勇于推动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重视技术研发和人力资本投入,有效调动员工创造力,努力把企业打造成为强大的创新主体。要做诚信守法的表率,带动全社会道德素质和文明程度提升。要承担社会责任,努力稳定就业岗位,关心员工健康,同员工携手渡过难关。要拓展国际视野,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提高把握国际市场动向和需求特点的能力,提高把握国际规则能力,提高国际市场开拓能力,提高防范国际市场风险能力,带动企业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实现更好发展。 7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京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习近平强调,在当前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外部环境下,我们必须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打造未来发展新优势。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从长远看,经济全球化仍是历史潮流,各国分工合作、互利共赢是长期趋势。我们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科技领域开放合作,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指出,“十四五”时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意义十分重大。有关方面要认真研究吸收企业家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相信通过共同努力,广大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一定能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实现更大发展。 丁薛祥、刘鹤、杨洁篪、黄坤明、尤权、王勇、王毅、何立峰出席座谈会。 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人民团体负责同志,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港澳台资企业、个体工商户代表等参加座谈会。
2021-02-07 00:00互联网 -
习近平: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
新华社北京12月31日电 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的讲话 (2020年12月31日) 习近平 同志们,朋友们: 在风雨兼程中,我们即将送别2020年,迎来2021年新年。很高兴在这里同大家欢聚一堂,辞旧迎新。 首先,我代表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向全国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各界人士,向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和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向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朋友,致以节日的问候和诚挚的祝福!大家新年好! 2020年,对中国人民来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对世界各国人民来说也是异乎寻常的一年。人类共同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风险挑战,有乌云遮天、狂风骤雨,也有云开日出、美丽彩虹。 这一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我们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取得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战胜了严重洪涝灾害,实现了经济增长由负转正,完成了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十三五”时期目标任务,重大科技项目、重大工程建设捷报频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伟大历史成果。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小康梦想即将实现,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取得历史性成就。我们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的答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 这一年,我们继续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中央深改委部署的50个重点改革任务和其他75个改革任务基本完成,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完成143个改革任务,各方面出台268个改革方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7年多来,各方面共推出2485个改革方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革目标任务总体如期完成。 这一年,我们坚持“一国两制”方针,促进香港、澳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我们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坚决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我们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顶住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逆流,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并参与国际抗疫合作,为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病魔、促进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回顾这一年,征途充满艰辛,奋斗成果显著。这是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万众一心、顽强拼搏的结果,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充分展现!事实再次证明,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英勇的人民,一定能够继续创造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 同志们、朋友们! 一年来,人民政协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政协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职尽责,凝心聚力,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新的一年,人民政协要再接再厉、团结奋进,加强专门协商机构建设,把人民政协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把各方面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形成海内外中华儿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不断巩固和发展大团结大联合局面。 同志们、朋友们! 即将到来的2021年,我们将隆重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制定和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还将迎来辛亥革命110周年。我们要深刻铭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奋斗的百年艰辛历程,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永远保持慎终如始、戒骄戒躁的清醒头脑,永远保持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奋斗韧劲,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奋勇前进,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谢谢大家。
2021-01-30 09:00互联网 -
全国政协举行新年茶话会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北京12月31日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12月31日上午在全国政协礼堂举行新年茶话会。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王岐山等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方面负责人以及首都各族各界人士代表欢聚一堂,共迎2021年元旦。
2021-01-30 09:00互联网 -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
新华社北京12月30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12月30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积极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挑战,开启了气势如虹、波澜壮阔的改革进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推进,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确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为推动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奠定了坚实基础,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历史性伟大成就。要坚定改革信心,汇聚改革合力,再接再厉,锐意进取,推动新发展阶段改革取得更大突破、展现更大作为。
2021-01-30 09:00互联网 -
习近平: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 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李克强主持 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出席 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8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需要全党高度重视的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出席会议。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我们党成立以后,充分认识到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农民问题,把为广大农民谋幸福作为重要使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领导农民率先拉开改革大幕,不断解放和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推动农村全面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组织推进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脱贫攻坚战,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上了大台阶,农民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多,农村民生显著改善,乡村面貌焕然一新。贫困地区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取得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习近平强调,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 习近平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我们要坚持用大历史观来看待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只有深刻理解了“三农”问题,才能更好理解我们这个党、这个国家、这个民族。必须看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 习近平强调,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要坚决守住脱贫攻坚成果,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不留空档,政策不留空白。要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化监测,重点监测收入水平变化和“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继续精准施策。对脱贫地区产业帮扶还要继续,补上技术、设施、营销等短板,促进产业提档升级。要强化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多渠道促进就业,加强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搞好社会管理,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党中央决定,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过渡期内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对现有帮扶政策逐项分类优化调整,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力度、时限,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 习近平指出,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建设高标准农田,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要把黑土地保护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把黑土地用好养好。要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要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和加强种粮农民补贴,提升收储调控能力,坚持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扩大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险范围。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实行党政同责,“米袋子”省长要负责,书记也要负责。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要继续抓好生猪生产恢复,促进产业稳定发展。要支持企业走出去。要坚持不懈制止餐饮浪费。 习近平强调,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加强顶层设计,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来推进。一是要加快发展乡村产业,顺应产业发展规律,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优化产业布局,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二是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科学知识,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三是要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保持战略定力,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强土壤污染、地下水超采、水土流失等治理和修复。四是要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村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激发农村资源要素活力,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尊重基层和群众创造,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五是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要接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重点抓好改厕和污水、垃圾处理。要合理确定村庄布局分类,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加强分类指导。六是要推动城乡融合发展见实效,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权,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七是要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 12月28日至29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王晔 摄 习近平指出,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各级党委要扛起政治责任,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方针,以更大力度推动乡村振兴。县委书记要把主要精力放在“三农”工作上,当好乡村振兴的“一线总指挥”。要选优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村“两委”成员特别是村党支部书记。要突出抓基层、强基础、固基本的工作导向,推动各类资源向基层下沉,为基层干事创业创造更好条件。要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本领过硬、作风过硬的乡村振兴干部队伍,选派一批优秀干部到乡村振兴一线岗位,把乡村振兴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广阔舞台。要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李克强在主持会议时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出发,深刻阐释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总体要求,科学回答了在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这对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要认真学习领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结合工作实际,围绕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做好明年及“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把党中央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在总结讲话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是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要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抓紧谋划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抓好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生产供给,加快发展乡村产业,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支撑,坚决打好种业翻身仗,全面启动乡村建设行动,推进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会议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讨论稿)》。 部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有关领导同志等出席会议。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负责同志,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有关人民团体、中央军委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等参加会议。会议以电视电话会议形式召开,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设分会场。
2021-01-30 09:00互联网 -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习近平作重要讲话
新华社北京12月18日电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出席会议。
2021-01-30 09:00互联网 -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
新华社北京6月30日电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主任习近平6月30日下午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胜利完成“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必须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既善于积势蓄势谋势,又善于识变求变应变,紧紧扭住关键,积极鼓励探索,突出改革实效,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2021-02-07 00:00互联网 -
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敬献花篮仪式隆重举行
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 10月23日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召开前,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名义敬献花篮仪式在辽宁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丹东抗美援朝纪念塔和朝鲜平壤中朝友谊塔、桧仓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等四地隆重举行。 23日上午8时45分,辽宁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敬献花篮仪式正式开始。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名义敬献的花篮摆放在烈士纪念碑正前方。花篮红色缎带上写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永垂不朽!”。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张又侠,中央党政军有关部门、辽宁省委和省政府、驻沈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负责同志,参加过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老战士、老同志代表和烈士家属代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代表,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各界群众代表等面向烈士纪念碑肃立,寄托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的深切缅怀和崇高敬意。随后,全场人员瞻仰了烈士纪念碑并向五大烈士墓敬献了鲜花。 当日9时整,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名义向丹东抗美援朝纪念塔敬献花篮仪式隆重举行,中共辽宁省委书记张国清以及中央党政军有关部门、辽宁省委和省政府、辽宁省军区及驻丹东部队等相关同志出席。 10月21日,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名义向朝鲜平壤中朝友谊塔、桧仓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敬献花篮仪式先后举行,我国驻朝鲜大使李进军率全体馆员及其他在朝中方人员代表出席。 近日,朝鲜以多种形式隆重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10月21日,朝鲜劳动党委员长、国务委员会委员长金正恩前往桧仓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陵园敬献花篮。同日,朝方以金正恩名义向平壤中朝友谊塔敬献花篮,并于10月22日分别向辽宁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丹东抗美援朝纪念塔敬献花篮。朝鲜党政军相关机构也向平壤、桧仓两处纪念设施敬献了花篮。
2021-01-31 09:00互联网 -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隆重举行 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韩正出席 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在广东省深圳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张领 摄 新华社深圳10月14日电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14日上午在广东省深圳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从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大局出发,落实新发展理念,紧扣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风雨无阻的精神状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特区工作开创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在广东省深圳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张领 摄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出席大会。 深圳前海国际会议中心灯光璀璨、气氛热烈。会场高悬横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朝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方向前行,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10时30分,大会开始。全体起立,高唱国歌。 在热烈的掌声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兴办经济特区,是党和国家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的伟大创举。长期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和全国大力支持下,各经济特区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勇担使命、砥砺奋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中谱写了勇立潮头、开拓进取的壮丽篇章,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习近平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向经济特区广大建设者,向所有为经济特区建设作出贡献的同志们,致以诚挚的问候!向各位来宾,向关心和支持经济特区建设的国内外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在广东省深圳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习近平指出,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40年来,深圳奋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实现了由一座落后的边陲小镇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性跨越;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率先进行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实现了由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性跨越;坚持实行“引进来”和“走出去”,积极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吸引全球投资,实现了由进出口贸易为主到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跨越;坚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由经济开发到统筹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教育、医疗、住房等实现翻天覆地的变化,率先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到高质量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关于兴办经济特区的战略决策是完全正确的。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办得水平更高。 习近平强调,深圳等经济特区40年改革开放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深化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特区建设规律的认识。一是必须坚持党对经济特区建设的领导,始终保持经济特区建设正确方向。二是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通过改革实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三是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敢闯敢试、敢为人先,以思想破冰引领改革突围。四是必须坚持全方位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引进来”的吸引力和“走出去”的竞争力。五是必须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在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赢得主动权。六是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七是必须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使法治成为经济特区发展的重要保障。八是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九是必须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基本方针,促进内地与香港、澳门融合发展、相互促进。十是必须坚持在全国一盘棋中更好发挥经济特区辐射带动作用,为全国发展作出贡献。 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深圳要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提高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能力和水平,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新格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丰富“一国两制”事业发展新实践,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一,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培育新动能,提升新势能。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升服务业发展能级和竞争力。要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第二,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党中央经过深入研究,支持深圳实施综合改革试点,以清单批量授权方式赋予深圳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深圳经济特区要扛起责任,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努力在重要领域推出一批重大改革措施。第三,锐意开拓全面扩大开放。要优化升级生产、分配、流通、消费体系,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加快推进规则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率先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要加强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务实合作。第四,创新思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加快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型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子。第五,真抓实干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要拿出更多改革创新举措,把就业、教育、医疗、社保、住房、养老、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社会治安等问题一个一个解决好,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要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不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经济特区发展的创新创造活力。第六,积极作为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要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历史机遇,推动三地经济运行的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要继续鼓励引导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充分发挥投资兴业、双向开放的重要作用,在经济特区发展中作出新贡献。 习近平强调,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们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既从世界汲取发展动力,也让中国发展更好惠及世界。经济特区建设40年的实践离不开世界各国的共同参与,也为各国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分享了发展利益。欢迎世界各国更多地参与中国经济特区的改革开放发展,构建共商共建共享共赢新格局。 习近平指出,经济特区处于改革开放最前沿,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有着更高要求。要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和党的建设方面率先示范。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定理想信念、更新知识观念、掌握过硬本领,自觉站在党和国家大局上想问题、办事情。要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劲头。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坚定不移惩治腐败,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习近平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经济特区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上都要交出优异答卷。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提升人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 会上,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陈志列,中建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华南大区总工程师陆建新先后发言。 李希主持大会。丁薛祥、刘鹤、陈希、黄坤明、王东明、董建华、何厚铧、梁振英、夏宝龙、何立峰和苗华出席大会。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贺一诚,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广东省有关负责同志,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经济特区和浦东、滨海、雄安新区主要负责同志,深圳对口支援、协作帮扶地区主要负责同志,港澳台人士代表,外宾代表,深圳各界代表等参加大会。 当天下午,习近平来到莲花山公园,向邓小平同志铜像敬献花篮。习近平缓步走上铜像基座,仔细整理花篮上的红色缎带,同大家一起向铜像三鞠躬,表达对邓小平同志的崇高敬意和深切缅怀。 习近平等还参观了“从先行先试到先行示范——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展览”,亲切会见了参加庆祝大会的部分代表并同大家合影留念。 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在广东省深圳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这是习近平等亲切会见参加庆祝大会的部分代表。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10月14日,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在广东省深圳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这是习近平等亲切会见参加庆祝大会的部分代表并同大家合影留念。 新华社记者 张领 摄
2021-02-01 09:00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