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共建中国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框架协议签约仪式举行
据悉,签约仪式是2019年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的重要活动内容。仪式上,三方签署了合作共建中国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框架协议,中国海洋大学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签署共建中国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智能海洋大数据中心合作备忘录。签约仪式的举行标志着中国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建设由前期酝酿进入到加速落地阶段。
2019-11-22 00:00中国海洋大学 -
探索校企联合培养工程人才新模式!海大与中国交建战略合作
根据《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海洋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海大和中国交建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致力于服务国家“海洋强国”和“一带一路”倡议等重大需求,积极探索校企联合培养工程人才新模式,推动中国海洋大学产业园建设,充分发挥中国海洋大学及其研究院与中交集团属地公司的同城优势,深入打造属地化“产学研”创新平台,共同促进海洋事业发展。
2019-12-25 00:00中国海洋大学 -
农村基层党建与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
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健全工作体系、夯实工作基础、创新工作方式、加大保障力度,推动农村基层党建水平持续提升,强化了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但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仍存在薄弱环节。如党员队伍老化问题严重,村干部能力水平有待提升,党员管理仍不够严格,流动党员管理难问题未根本解决等等。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不断增强其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既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大举措。
2020-01-06 14:55 -
文圣常
男,1944年武汉大学毕业。历任广西大学、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山东大学、山东海洋学院、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曾任山东海洋学院院长。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国家奖励委员会学科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海洋学科组成员及组长;现任中国海洋湖沼学会、中国海洋学会名誉理事长;曾任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中国委员会主席、现任世界洋流试验计划中国委员会付主席。现任《中国科学》编委,《海洋与湖沼学报》、《海洋学报》副主编,我国第一批博士生导师;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20-01-06 14:23 -
管华诗
管华诗院士长期从事海洋生物资源的综合利用开发及海洋药物与食品工程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他在海洋生物资源深加工--海洋药物工程方面,做出了贡献。他始终站在国际海洋生物制药的前沿,具有独特的海洋生物技术制品研究开发的思路和举措,其首创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治疗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海洋新药藻酸双酯钠(PSS),已创产值近20亿元,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我国开发利用海洋生物资源开辟了新的领域,带动了我国海洋制药业的发展,为我国海洋制药业的雏型形成做出了基础性贡献。之后,他又研制发明了一系列海洋新药如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甘糖酯、保肝抗癌的海力特、降糖宁和海洋保健食品排铅奶粉、降糖乐、四海回春、老人笑等,并获10项国内外发明专利。
2020-01-06 14:22 -
冯士筰
冯教授在风暴潮动力学研究中创建了超浅海风暴模式,并将风暴潮动力学和预报方法系统化,他的第一部专著《风暴潮导论》获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他主持完成了我国第一代风暴数值预报产品的研制,相关成果“浅海风暴潮动力机制和预报方法的研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982,第二受奖人)。他主持的国家“七五”、“八五”科技攻关专题获得了高度评价,部分工作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中他主持的“七五”攻关专题作为一部分,获得“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1991),他的工作促进了风暴潮学科的发展和预报的进步。
2020-01-06 14:20 -
光电信息大楼启用仪式暨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建设运行管理委员会会议举行
12月21日,光电信息大楼启用仪式暨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建设运行管理委员会会议在光电信息大楼C座举行。科技部基础司副司长郭志伟、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长檀勤良参加活动并讲话。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建设运行管理委员会主任、校长李元元院士,副校长张新亮,武汉光电国家研究中心主任骆清铭院士,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叶朝辉院士参加会议。
2019-12-23 00:00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资讯 -
教育部副部长钟登华来汉调研增强高等教育报国强国能力
12月26日至27日,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钟登华率队来汉调研,围绕第29次直属高校咨询会筹备工作,开展深度调研。
2019-12-31 00:00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资讯 -
马国强来校看望慰问院士
1月3日,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马国强来校看望慰问丁烈云、李德群、程时杰、崔崑四位院士,送上新年的问候和祝福。校党委书记邵新宇、副校长张新亮陪同。
2020-01-06 00:00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资讯 -
“四大空天工程”圆满收官
大块头儿有大智慧,大身板儿有大担当。中国科技工作者志存高远,怀揣推进科技创新、发展高技术产业、造福民众的梦想,致力于建造中国人自己的“大块头儿”和“大身板儿”。由大火箭、大客机、大运输机、大水陆两栖飞机等组成的“四大空天工程”无疑是其中最“硬核”的代表。几代中国科技工作者矢志不渝、努力奋斗,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将这些大梦想化为现实,书写了中华民族创新的豪迈史诗。
2020-01-06 00:00人民网 -
【整改进行时】计算机学院着力优化育人三体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计算机学院积极开展集中学习、主题调研、意见征求等工作,认真梳理问题,针对老师和学生提出的需求和建议,着力优化课程思政、质量保障、系统能力提升三个育人体系,聚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020-01-03 00:00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资讯 -
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幸福生活
“大家跟我说了很多心里话,我一直记在心上”“许许多多无怨无悔、倾情奉献的无名英雄,他们以普通人的平凡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此时此刻,还有许多人在坚守岗位,许多人在守护平安,许多人在辛勤劳作”
2020-01-03 00:00人民网 -
我校38个专业入选首批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2019年度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我校27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2020-01-02 00:00华中科技大学新闻资讯 -
山东大学举行博士后联谊会新年座谈会
2019年12月31日,山东大学博士后联谊会新年座谈会在中心校区举行。人事部常务副部长、人才工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郭春晓主持会议。
2020-01-03 00:00山东大学 -
汤中立
汤中立院士长期从事矿产勘查和地质矿产研究工作,是中国镍矿工业和甘肃省金矿工业的开拓者之一,其重大贡献是对金川镍矿的发现和二矿区深部隐伏矿体的勘探和突破。通过数十年对金川等矿床的深入系统研究,提出了“深部熔离——一期或多期贯入成矿”及“小岩体成大矿”等岩浆成矿理论,并建立了以甘肃金川、吉林红旗岭、新疆喀拉通克、河北铜硐子四个小岩体铜镍矿床为代表的“深部熔离一贯人”的组合成矿模式。该理论成果在国内外被广泛引用,使我国在岩浆硫化物矿床研究领域的科学研究水平跻身于世界前列。
2020-01-06 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