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习近平: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6日在京出席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这是一场硬仗,越到最后越要紧绷这根弦,不能停顿、不能大意、不能放松。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心、顽强奋斗,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坚决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坚决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2021-08-18 09:22 -
学习是党员干部第一位本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纪念刘少奇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学习本领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第一位本领,同时要善于把学到的本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努力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
2021-06-24 10:41 -
民商法学院本科2018级学史力行之就业指导活动成功举办
2021年2月20日,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全党同志要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
2021-06-11 14:20 -
年轻干部就要勤于学习和善于学习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年轻干部要刻苦钻研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努力掌握蕴含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道理学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2021-06-07 15:31 -
听习近平总书记讲“半截皮带”的党史故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到访红色圣地,缅怀革命英烈,讲述红色故事。让我们重温总书记讲述的党史故事,从中汲取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2021-06-02 16:07 -
西藏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2021年度第7次集体学习会
4月27日,西藏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2021年度第7次集体学习会,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校党委书记尼玛次仁主持学习会,在家校领导及全体县处级干部参加学习。
2021-05-19 14:45 -
3月1号青年干部培训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了
3月1日,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研修班在中央党校开班,习近平总书记在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青年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的接班人
2021-03-12 05:34 -
科学家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就“十四五”时期我国科技事业发展听取意见,并对“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作了深入阐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
2021-03-05 09:00团结报 -
弘扬以人为本的科创精神
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希望广大科学家和科技工作者肩负起历史责任,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向科学技术广度和深度进军。”习近平总书记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之实际,研判我国科技创新发展之关键问题,为新时代科研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吹响了号角,意义非凡。
2021-03-05 09:00北京日报 -
为什么要提出改革开放精神?
观点提示:改革开放精神的提出,使改革开放以来党和人民丰富的精神财富得到了更加集中和概括性的表达。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中的传承弘扬和丰富发展,极大丰富了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2021-03-04 09:00互联网 -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简介
干训网深耕干部教育培训14年,为全国各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干部培训师资、红色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党政干部培训课程等,咨询电话:400-6007-016
2021-03-04 00:00互联网 -
东北抗联精神带来的启示
从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到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正式将《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写入宪法。从20世纪30年代初抚顺清原抗日武装——“血盟救国军”的义愤呐喊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国人民的同声齐唱,《义勇军进行曲》始终是一个强烈的时代符号、文化符号、记忆符号,并时时提醒着人们要牢记中华民族的历史,团结一致,不屈不挠,奋发努力,无畏前行。今天,《义勇军进行曲》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义勇军进行曲》曲调激昂、铿锵有力,歌词雄壮、振聋发聩。之所以将其确定为国歌,之所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际,被选为盟军凯旋的曲目,就是因其比中国任何歌曲都更加刻录历史、更加激发斗志、更加呼唤使命。作为代表中国人民最强音的战歌,《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强敌入侵、民族危亡的紧要关头,诞生于东北抗日义勇军及东北抗日联军不朽的精神形成之际。可以肯定地说,没有东北抗日义勇军和其后的东北抗日联军,就不会有《义勇军进行曲》,当然也就不会有我们今天的国歌。 长达14年的东北抗日义勇军及东北抗日联军奋斗的历史,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史中最英勇悲壮、最可歌可泣的一段历史。东北抗联精神,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为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在饥寒交迫、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中所铸就的一种民族精神,其中,坚定的信仰信念、高尚的爱国情操、伟大的牺牲精神正是这种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东北抗联精神同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等革命精神一样,已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激励着全国各族人民追忆初心、牢记历史,担当使命、奋发图强。 重温东北抗联历史,感受东北抗联精神,清晰的历史逻辑跃然于脑海,给我们带来如下启示—— 一个人一定要坚定信仰信念信心 要有家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指出:“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否则就会不战自败、不打自垮。”在强敌入侵、山河破碎的危急关头,是做贪生怕死的亡国奴,还是做不畏强暴、奋起抗争的民族英雄?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要面对的选项。在这个选项面前,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唯有对祖国赤胆忠心,坚信人民必胜、反法西斯正义战争必胜的有识之士,才能挺起民族的脊梁。以杨靖宇将军为代表的抗联将士之所以能在饥寒交迫、孤军奋战、弹尽粮绝的极端环境下不言败、不放弃、不投降,就是因为在这些抗联将士身上始终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他们始终将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而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在描述当时的生存状态时,东北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在日记中这样写道:“白雪铺满大地,山中雪积及尺,抗日救国战士,犹着单衣水鞋,日夜出没于寇贼倭奴之封锁线,其困苦颇甚。”如果没有强大的信仰信念信心作支撑,任何组织和个人恐怕都难以在这种环境下生存,而抗联将士还能在这种挑战生存极限的情况下顽强坚持那么多年,这种壮举足以惊天地、泣鬼神。 一个民族一定要有民族精神 有自强不息的目标追求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不争的事实。古往今来,落后和愚昧往往相伴而生,贫困落后、愚昧羸弱必然得不到尊重,在难以确立尊严的情况下,反而常常会为受欺侮创造条件。20世纪30年代日本军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发动侵华战争正说明了这一点。历史是一面镜子,要避免类似的悲剧再度发生,我们必须有自己的民族尊严,要有自己的民族精神,百折不挠,自强不息。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自尊自强的精神支撑,是维系国家独立、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的力量保障。任何一个民族,如果没有奋发向上的民族精神,丧失锐意进取的民族品格,缺少众志成城的民族合力,就会遭人蔑视、任人宰割,就不可能在世界民族之林确立自己应有的地位。 一个国家一定要形成合力 有坚强的领导核心 团结,是力量的源泉,是战斗力形成的条件,是战胜敌人和各种困难的前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内部分崩离析、一盘散沙,则外敌就有乘虚而入的机会,国防就可能形同虚设,军队就可能不堪一击。中华民族的近现代史明示我们,国家要统一,民族要强大,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这个领导核心只有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有可能将不同阶层的民众团结、组织起来,凝聚成一个整体,面对外敌入侵,才有可能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形成排山倒海之势,迸发出众志成城的能量。历史反复证明,能够成为这个领导核心的一定是一个有领导能力、有崇高威望、有使命担当和强大感召力的政党。东北抗联队伍之所以强大,就是因为它是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建并领导的抗日队伍,这支队伍中党员占到20%至30%的比例,多时甚至达到40%至50%。正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这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东北抗联队伍才能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看到抗战胜利的曙光,才有坚持抗战的勇气与动力,才能形成誓与山河同在、宁死不做亡国奴的钢铁意志。 一个政党一定要有明确的纲领 始终坚守初心与使命 政党,是一个政治组织,在确立和实现执政目标的过程中,任何一个政党都要有明确的纲领。党的纲领是其政治主张的集中反映,是政党为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而确立的行动方略。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从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到党的十九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无论是在漫长的黑暗中摸索,还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无论是中华民族处在最危险的时候,还是东方雄狮在觉醒中日益强大,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始终不曾改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一个政党,决定了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从最广大的人民利益出发,带领中国人民持续地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进而努力实现伟大梦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面对各种艰难险阻和风险挑战,也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坚守初心和使命,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以大无畏的斗争精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在斗争中取得胜利,并在一次次斗争胜利中实现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并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作者系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党委书记、辽宁大学博士生导师)
2021-03-03 09:00辽宁日报 -
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奋勇前行的不竭动力
“愿以吾辈之青春,守护盛世之中华。”这是不幸牺牲的山东大学齐鲁医院护士张静静的座右铭。为战“疫”需要而舍弃一头秀发,战“疫”斗志却昂扬生长。抗疫斗争中,千千万万个像张静静一样的英雄铸就起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的牢固精神防线,充分展示了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强大力量。
2021-03-02 09:00求是 -
危难磨砺民族精神 大考彰显中国力量
2010年4月14日7时49分,青海玉树发生里氏7.1级地震,这是当地有历史记录以来最强烈的地震。光阴荏苒,转瞬已过去十年,回首玉树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的过程,作为亲历者难忘在玉树的日日夜夜。玉树地震与这些年来我国经历的许多风险挑战一样,对我们国家,对每一个公民都是一次大考。玉树抗震救灾的胜利及其蕴含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2021-03-02 09:00光明日报 -
伟大民族精神畅想
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一个国家的繁荣,离不开人民的奋斗;一个民族的强盛,离不开精神的支撑。
2021-03-02 09:00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