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校领导指导离退休党员党史学习教育工作
6月3日上午,华南理工大学党委组织部、离退休教工党委、离退休工作处党支部联合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前往学校西湖长廊参观“华工优秀老党员风采展”,学校党委副书记麦均洪受邀出席。
2021-06-15 09:45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文明城市谱新篇
生活在杭州,行人走上斑马线,往来车辆会主动停车礼让;遇到困难,随处可见的志愿团队会主动提供热心服务;行走在大街小巷,“最美杭州人”的宣传海报格外亮眼;不少街道社区设置了“孝心车位”,鼓励子女“常回家看看”……
2021-06-11 09:24 -
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正不断提升
党组织是基层治理的龙头。近年来,新疆将基层党组织延伸到网格里、楼栋里、牧区林场里,织密基层组织网络,夯实基层战斗堡垒,基层组织功能不断强化,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
2021-06-07 16:46 -
走进红色美丽乡村,看沙洲村新变化
近日,“走进红色美丽乡村”网络主题宣传采访团来到“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文明乡沙洲村。
2021-05-28 16:58 -
科研创新应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
新华社近日报道,屠呦呦团队经过多年攻坚,在青蒿素抗药性、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等研究上获得新突破。一时间,相关报道刷屏,溢美之词纷至沓来,屠呦呦团队对此却展现出难得的冷静,表示“我们对试验成功持谨慎的乐观”。 2015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后,屠呦呦继续带领团队攻坚克难不断求索,研究获得重大进展后,面对舆论热捧没有高估成果、自抬身价,既理性冷静、又满怀信心。这种脚踏实地的创新追求,擦亮了“求实”这一科学家应有的精神底色。 现实中,许多科学家的工作因为专业的高冷,公众并不都了解,与其说人们追捧的是科学家的专业成就,不如说是感佩于科学家身上那种矢志不渝的求索精神。如果勾勒一幅中国科学家的精神群像,无论是钱学森、邓稼先、屠呦呦、袁隆平,还是黄旭华、黄大年、南仁东,他们身上都有一种精神气场:胸怀祖国、服务人民,追求真理、严谨治学,勇攀高峰、敢为人先,淡泊名利、潜心科学,集智攻关、团结协作……将新时代的科学家精神镌刻在祖国大地上,铸就中国科技创新的座座丰碑。 没有强大的精神支撑,很难创造杰出成就。面对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如何突破核心技术、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如何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转变?回答这个巨大而艰难的时代之问,同样需要向内求索、源头发力。落实《关于进一步弘扬科学家精神加强作风和学风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大力弘扬追求真理、严谨治学的求实精神,既是党和人民赋予职能部门的重任,也是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应有职责,以科学家精神塑形铸魂,争当新时代科技创新排头兵。 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氛围。科学皇冠上的明珠熠熠生辉、催人奋进。不容回避,现实中少数科研人员浮躁取巧,重虚名头不重真成果,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出现,比如数据造假、论文抄袭、人为夸大学术价值等。科研诚信是科技工作者的生命线,务实求真是科学家的底色。任何时候,科研人员反求诸己的自律、品德修养的提升,都对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氛围有着重要作用。同时,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业要把教育引导和制度约束结合起来,主动发现、严肃查处违背科研诚信要求的行为。严守科研伦理规范,守住学术道德底线,才能让科学界正气充盈,让科学研究一往无前。 创造尊重创新的科研环境。创新从来都是荆棘丛生、困难重重,基础性研究更需要漫长而艰难的过程,需要科学家心无旁骛、沉潜其中。科学事业呼唤科学管理。期待科学家“板凳甘坐十年冷”,也要给予他们“数十年磨一剑”的科研环境;期望科技人员专心致志,也要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减少对科研活动的微观管理和直接干预;希望科研回归本真,也要在考核中破除“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倾向。尊重科技创新规律、科研管理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推动科技管理体制更加适应建设科技强国的需要,才能厚植科学家精神,培育更多世界一流科学家。 形成尊崇科学的社会风气。科学家精神代表着社会的精神高度,也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没有全社会的共同培育,科学家精神难以拔节生长。如果说,科学家不在意名利与追捧,但从引领价值追求的角度说,有成就、有品德的科学家应该得到更多关注和尊重,应该有更多“粉丝”。人们还记得,“布鞋院士”李小文穿着布鞋上课的照片风靡网络,78岁的刘先林院士在高铁上笔耕不辍的照片引发网友点赞,说明人们对真正的科学家总是充满敬佩与尊重。要深入挖掘优秀科学家的学术思想、人生积累和精神财富,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推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让科学家成为年青一代的偶像,形成尊崇科学的社会风气。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也更需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以科学家精神塑形铸魂,推动广大科技工作者真正成为重大科研成果的创造者、建设科技强国的奉献者、崇高思想品格的践行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引领者,才能推动科技跨越发展,勇攀科技高峰。
2021-03-05 09:00安徽学习平台 -
战“疫”诠释伟大中华民族精神
把战“疫”中凝结的中华民族精神与革命传统教育、改革开放时代精神教育等有机融合,调动起战无不胜的中国精神,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意义深远。
2021-03-02 09:00中国教育报 -
伟大抗疫精神引领青年成长成才
伟大斗争铸就伟大抗疫精神,伟大抗疫精神引领青年成长成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为青年点赞:“青年一代不怕苦、不畏难、不惧牺牲,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青春激昂的风采,展现出中华民族的希望!”伟大抗疫精神是当代青年成长进步的航向标,将长期激励和引领青年成长成才,指引当代青年迎难而上扛起时代的重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2021-02-28 09:00南方日报 -
把八一精神生生不息地传承下去
10月27日,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在武汉圆满闭幕。中国代表团金牌奖牌数均列第一,打破多项赛会纪录,赛场上军体健儿的奋发之姿和拼搏精神赢得国内外观众齐声点赞。
2021-02-26 09:00解放军报 -
弘扬体育精神 振奋中国力量
再没有什么,比激动人心的忘我拼搏更能体现体育精神;也没有什么,比奥运赛场国歌响起、国旗升起更能激发民族自豪感。
2021-02-18 09:00互联网 -
弘扬雷锋精神 打造新时代道德建设高地
在决战决胜关键时刻、“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时期,党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将有力提升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广泛凝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
2021-02-16 09:00人民日报 -
以抗洪精神筑起“青春堤坝”
今年6月以来,我国南方多地遭遇百年一遇洪灾,长江安徽段全线超警、巢湖全流域超保、淮河行洪,安徽省处于“紧急防汛期”。
2021-02-13 09:00安徽日报 -
女排精神在传承中闪耀
七连胜,中国女排在2019女排世界杯上向着卫冕冠军的方向迈出了最坚实的一步。女排姑娘们将为国争光、顽强拼搏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守在电视机前的球迷不禁感慨,这是中国女排的胜利,更是女排精神的胜利。
2021-02-13 09:00光明日报 -
习近平: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
2017年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瑞士达沃斯国际会议中心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担时代责任 共促全球发展》的主旨演讲。 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摄
2021-01-30 09:00互联网 -
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高级别会议上的讲话(全文)
新华社北京10月1日电 在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高级别会议上的讲话 (2020年10月1日,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10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高级别会议上通过视频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主席先生, 各位同事: 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之际,我们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召开25周年,促进性别平等,推动全球妇女事业发展。我对此感到高兴,预祝本次高级别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妇女是人类文明的开创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在各行各业书写着不平凡的成就。我们正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广大女性医务人员、疾控人员、科技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不畏艰险、日夜奋战,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用勤劳和智慧书写着保护生命、拯救生命的壮丽诗篇。我们要为她们点赞。 在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紧要的时刻,来自中国全国各地驰援湖北的4万多名医护人员中,三分之二是女性。有一位来自广东省的小护士还不满20岁。记者问她,你还是一个孩子,还需要别人帮助。她回答说,穿上防护服,我就不是孩子了。这段对话感动了整个中国!正是成千上万这样的中国女性,白衣执甲,逆行而上,以勇气和辛劳诠释了医者仁心,用担当和奉献换来了山河无恙。 主席先生! 25年来,北京世界妇女大会精神不断催生积极变化。妇女社会地位显著提高,“半边天”作用日益彰显,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已成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目标。 新冠肺炎疫情还在全球蔓延,对各国生产生活、就业民生带来了严重冲击,妇女面临更大挑战。正如古特雷斯秘书长所言,过去几十年性别平等领域取得的成果正面临退步风险。在我们抗击疫情和推动经济社会复苏进程中,尤其要关注妇女特殊需要,落实《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中国主张: 第一,帮助妇女摆脱疫情影响。要关注一线女性医务工作者身体健康、社会心理需求、工作环境。我们要把保障妇女和女童权益置于公共卫生和复工复产计划重要地位,特别是拓宽妇女就业渠道,打击侵犯妇女权益的行为。我们要强化社会服务,优先保障孕产妇、儿童等特殊人群,格外关心贫困妇女、老龄妇女、残疾妇女等困难群体,为她们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 第二,让性别平等落到实处。这次疫情既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提供了深刻反思、重塑未来的机遇。世界的发展需要进入更加平等、包容、可持续的轨道,妇女事业是衡量的重要标尺。保障妇女权益必须上升为国家意志。要以疫后恢复为契机,为妇女参政提供新机遇,提高妇女参与国家和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管理水平。我们要消除针对妇女的偏见、歧视、暴力,让性别平等真正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 第三,推动妇女走在时代前列。在21世纪的今天,开创美好生活离不开妇女事业全面进步,也需要广大妇女贡献更大智慧和力量。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妇女权益,靠发展改善妇女民生,实现妇女事业和经济社会同步发展。我们要扫清障碍、营造环境,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妇女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她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要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广泛调动社会力量,支持和帮助妇女享有出彩的人生。 第四,加强全球妇女事业合作。妇女事业发展离不开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离不开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发挥联合国的重要协调作用。我们支持联合国把妇女工作放在优先位置,在消除暴力、歧视、贫困等老问题上加大投入,在解决性别数字鸿沟等新挑战上有所作为,使妇女目标成为2030年议程的早期收获。我们也支持提高妇女在联合国系统中的代表性。联合国妇女署要丰富性别平等工具箱,完善全球妇女发展路线图。 各位同事! 男女平等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建立了包括100多部法律法规在内的全面保障妇女权益法律体系,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妇幼健康高绩效的10个国家之一,基本消除义务教育性别差距,全社会就业人员女性占比超过四成,互联网领域创业者中女性更是超过一半。 5年前,我倡议召开了全球妇女峰会,提出了一系列全球合作倡议,已经得到全面落实。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全球妇女事业支持力度。未来5年内,中国将再向联合国妇女署提供1000万美元捐款。中国将继续设立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女童和妇女教育奖,支持全球女童和妇女教育事业。中国倡议在2025年再次召开全球妇女峰会。 主席先生! 建设一个妇女免于被歧视的世界,打造一个包容发展的社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付出更大努力。让我们继续携手努力,加快实现性别平等、促进全球妇女事业发展。 谢谢。
2021-02-01 09:00互联网 -
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高级别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播放出错啦,请尝试退出重试或刷新 刷新重试诊断 code:4400 uuid:1CA7841F-F952-4C89-A232-43B252FC5A68 requestId:0B2A6502-6581-49C1-B5EF-A01CFF4A37F2 播放时间:2021-01-19 17:42:10 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高级别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 主张帮助妇女摆脱疫情影响,让性别平等落到实处, 推动妇女走在时代前列,加强全球妇女事业合作 倡议在2025年再次召开全球妇女峰会 10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高级别会议上通过视频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新华社北京10月1日电 国家主席习近平1日在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高级别会议上通过视频发表重要讲话。 习近平指出,妇女是人类文明的开创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在各行各业书写着不平凡的成就。我们正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广大女性医务人员、疾控人员、科技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等不畏艰险、日夜奋战,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用勤劳和智慧书写着保护生命、拯救生命的壮丽诗篇。我们要为她们点赞。在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最紧要的时刻,正是成千上万这样的中国女性,以勇气和辛劳诠释了医者仁心,用担当和奉献换来了山河无恙。 习近平强调,25年来,北京世界妇女大会精神不断催生积极变化。妇女社会地位显著提高,“半边天”作用日益彰显,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已成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重要目标。新冠肺炎疫情还在全球蔓延,妇女面临更大挑战。在抗击疫情和推动经济社会复苏进程中,尤其要关注妇女特殊需要,落实《北京宣言》和《行动纲领》。 10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纪念北京世界妇女大会25周年高级别会议上通过视频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发 习近平提出4点主张。 第一,帮助妇女摆脱疫情影响。要关注一线女性医务工作者身体健康、社会心理需求、工作环境。要把保障妇女和女童权益置于公共卫生和复工复产计划重要地位,打击侵犯妇女权益的行为。要强化社会服务,优先保障孕产妇、儿童等特殊人群,格外关心贫困妇女、老龄妇女、残疾妇女等困难群体,为她们做好事、解难事、办实事。 第二,让性别平等落到实处。保障妇女权益必须上升为国家意志。要以疫后恢复为契机,为妇女参政提供新机遇,提高妇女参与国家和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管理水平。要消除针对妇女的偏见、歧视、暴力,让性别平等真正成为全社会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 第三,推动妇女走在时代前列。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妇女权益,靠发展改善妇女民生,实现妇女事业和经济社会同步发展。要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妇女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她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充分发挥政府作用,广泛调动社会力量,支持和帮助妇女享有出彩的人生。 第四,加强全球妇女事业合作。中国支持联合国把妇女工作放在优先位置,在消除暴力、歧视、贫困等老问题上加大投入,在解决性别数字鸿沟等新挑战上有所作为,使妇女目标成为2030年议程的早期收获。 习近平强调,男女平等是中国的基本国策。中国建立了包括100多部法律法规在内的全面保障妇女权益法律体系,基本消除义务教育性别差距,全社会就业人员女性占比超过四成。5年前,我倡议召开全球妇女峰会,提出一系列全球合作倡议,已经得到全面落实。我们将继续加大对全球妇女事业支持力度。中国倡议在2025年再次召开全球妇女峰会。 习近平最后指出,建设一个妇女免于被歧视的世界,打造一个包容发展的社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需要付出更大努力。让我们继续携手努力,加快实现性别平等、促进全球妇女事业发展。
2021-02-01 09:00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