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学生心中牢牢扎根
爱国,是人世间最自然、最朴素,也是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精神财富。
2020-01-14 09:00光明日报 -
讲好“爱国主义”这堂思政课
当前,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已进入高潮,高校在主题教育中从情感、文化、实践三个层面讲好“爱国主义”这堂思政课,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19-12-16 09:00中国教育报 -
用文化的力量厚植青少年爱国主义情怀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指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要面向全体人民、聚焦青少年”“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爱国,是人世间最自然、最朴素也是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
2019-12-06 09:00光明日报 -
让爱国主义成为青春底色
“在国庆重大活动中,我是群众游行中‘凝心铸魂’群众游行方阵0大队0中队的成员。”在今年夏天到秋天的三个月里,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许洋,有一段独特的作为“万能砖”的经历。在北大,与他一样未能在10月1日当天走过长安街的替补队员,共有33位。
2019-11-25 09:00人民日报 -
扎紧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围绕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对开展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作出重要部署,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2019-11-22 09:00中国民族报 -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托举民族复兴之梦
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70华诞,热烈浓郁的爱国主义情怀振奋九州,激荡在中华儿女心头。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感奋不已的同时,我们不难发现,对国家、对民族深沉的爱,始终是贯穿国人70年奋斗征程的精神动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的爱国主义,是激发中国人民改造中国、改造世界的历史伟力。当前,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国家的思想观点,弘扬以爱国主义为重要内容的中国精神,不断巩固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对于推进我们正在进行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性认知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道:“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争得民主。”从工人阶级成为统治阶级,到增加生产力的总和,到消灭阶级,再到建立自由发展的社会联合体,共产党人的纲领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马克思主义对资产阶级作为幌子、维护自身利益的所谓“爱国主义”进行了无情的揭露批判,但并不否认无产阶级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只不过,“本身暂时还是民族的”无产阶级,其爱国主义服从于获得解放这一目标罢了,而且在联合本国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作斗争的过程中,显现出强大的召唤力和凝聚力。 100年前,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本着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爱国主义精神,发起了五四运动。李大钊、陈独秀等五四青年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也唤醒了中国劳苦大众,促进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更在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参加反帝反军阀的实践斗争中不断成长起来,为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创建准备了干部条件。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了坚强的领导主体,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从这个角度讲,爱国主义正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广泛传播的历史基因。 在当代中国,中国的命运与中国共产党的命运、社会主义制度的命运始终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这样的爱国主义才是鲜活的、真实的,才能保持生命力、号召力,这是新时代爱国主义的本质所在。历史事实已经充分证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马克思主义真理相结合,能够迸发出挽救民族于危亡的强大力量,在未来的征程中,也必将进一步凝聚起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动力,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生动实践 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写道:“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对存在、精神对自然界的关系问题。”辩证唯物主义一方面强调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精神,另一方面又承认精神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对物质有反作用,而且这种反作用有时是十分巨大的,一定条件下“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强调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强调“革命理想高于天”,就是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的辩证法。广大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坚定、干事创业精气神足,人民群众精神振奋、发愤图强,就可以创造出很多人间奇迹。如果党员干部理想动摇、宗旨淡化,人民群众精神萎靡、贪图安逸,那往往可以干成的事情也干不成。 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市场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国际化的推进,我国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主体的增加、价值观的多样化、利益诉求的多元化,为社会整合增加了很大难度。然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任务无比艰巨,要求我们必须团结人心、凝聚力量,画好最大“同心圆”,同时发挥意识改造世界的能动作用,把个人志向与祖国的需要联系起来,把个人奋斗和个人价值的实现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中去。在这样的背景下,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唤起亿万中华儿女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感,无疑是提高社会整合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有效方式和现实途径。 新时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然选择 《共产党宣言》中有这样一句名言:“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在这部无产阶级政党的党纲中,全面呈现了未来“真正共同体”的基本样态和实现路径。建立“真正共同体”,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新时代精神的高度概括,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最高目标和终极价值。为应对全球化时代挑战,中国共产党顺时应势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在理论上与“真正共同体”相契合,在内容、目标和价值取向上则与广义的爱国主义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众所周知,爱国主义的主旨和核心即维护国家全局、长远和根本利益,然而在全球化时代,作为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我们对爱国主义的理解已经克服了地域、民族和个体的狭隘性,转而追求着眼于破解全球发展难题、更具生命力和影响力的爱国主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自2013年提出后,伴随着习近平主席出访的脚步,被播撒到越来越广袤的大地上,为全球治理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和“真正共同体”都是关系人类命运的共同体理论,拥有相同的内涵实质和一致的发展愿景,前者是对后者的丰富发展,是后者在当前形势和现实条件下的具体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拓宽了全球化时代爱国主义的视野,一方面强调要将国家发展放到人类命运的大局中思考、谋划与布局,另一方面倡导国家之间合作共赢,把世界各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实现了爱国主义的扩展、深化、重塑,推动了爱国主义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 “今天,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没有任何力量能够撼动我们伟大祖国的地位,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进步伐。”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言犹在耳,各地方、各行业、各岗位当行动起来,“共升一面旗,同爱我的国”,让爱国主义精神高高飘扬在每个中华儿女的心中,高高飘扬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阵地上,凝聚奋进新时代、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作者系河南日报总编室副主任)
2019-11-18 09:00河南日报 -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时代要求
“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天安门广场举办的一系列盛大庆典,是一次爱国主义的集中教育,点燃了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
2019-11-04 09:00南方日报 -
领会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三重逻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新时代历史方位,系统阐释了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思想内涵、历史传承和价值旨归,在团结和凝聚中华儿女应对风云变幻的风险挑战中显示出强大的中国精神、中国力量。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遵循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多维领会新时代爱国主义精神的深刻内涵,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2019-08-13 09:00光明日报 -
习近平谈爱国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最为深厚的历史情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自立自强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凝聚和鼓舞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近平总书记对爱国主义的重要论述,感受那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怀。
2019-08-02 09:00党建网 -
习近平论爱国主义——十八大以来重要论述摘编
干训网深耕干部教育培训14年,为全国各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干部培训师资、红色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党政干部培训课程等,咨询电话:400-6007-016
2021-01-16 08:06《党建》 -
应松年、徐杰教授被授予“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称号
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张苏军一行来访中国政法大学学院路校区,为应松年、徐杰两位“全国杰出资深法学家”颁发证书及奖牌。校长马怀德,终身教授应松年,民商经济法学院教授徐杰及相关人员参加会议。会议由副校长时建中主持。
2021-01-15 00:00 -
大别山精神的深刻内涵
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时指出,“大别山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肯定了大别山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中的重要地位。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别山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浴血奋战、前仆后继,革命斗争不断、革命火种不灭,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奇迹,孕育了彪炳史册的大别山精神。党领导大别山军民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决定了大别山精神的形成与发展,铸就了大别山精神的丰富内涵。
2021-01-14 09:00学习时报 -
弘扬大别山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亲临河南视察。在信阳,他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看望红军后代、革命烈士家属代表,强调“吃水不忘掘井人”,告诫全党同志不能忘记红色政权是怎么来的、新中国是怎么来的、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指出“鄂豫皖苏区根据地是我们党的重要建党基地,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充分肯定了鄂豫皖苏区根据地和大别山精神的重要地位,这对河南尤其是信阳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的重要讲话精神,传承弘扬大别山精神,是当前我们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
2021-01-14 09:00党的生活 -
大别山精神简论:朴诚勇毅 不胜不休
中共十九大闭幕刚刚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从北京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宣示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坚定政治信念。
2021-01-14 09:00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00年前,中国大地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个重大事件。
2021-01-14 09:00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