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博物馆简称首博,位于北京长安街西延长线上、白云路的西侧,复兴门外大街16号。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博物馆,是北京地区大型综合性博物馆,属中国省市级综合性博物馆。截至2015年末,首都博物馆总建筑面积63390平方米,常设展览藏品数量为5622件,展馆有地上五层、地下二层。 先后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建筑布局

  首都博物馆新馆建设用地面积248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3390平方米,分地下二层,地上五层,北部设计了绿色文化广场,东部设计了下沉式竹林庭院。建筑物(地面以上)东西长152米、南北宽66米左右,建筑高度41米。建筑外形主要由矩形围合结构、椭圆形外立面和金属屋顶三部分组成。建筑内部分为三栋独立的建筑,即:矩形展馆,椭圆形专题展馆,条形的办公科研楼。三者之间的空间则为中央大厅和室内竹林庭院。

  场馆组成

  千年宝藏展

  千年宝藏展位于圆形展厅六层 L厅。展览遴选出北京古代遗存的部分佛塔文物进行展出,以期展现古都北京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独特的佛教文化风貌,以及建筑、雕塑和各种工艺等发展水平。

  古代瓷器展

  古代瓷器展位于方形展厅四层E2厅。展出了北京作为都城历史时期出土和传世的瓷器,其中以宋辽金至明清时期北京地区遗址、墓葬、窖藏出土的瓷器。展览分为四个部分,共展出文物170组件。

  古代佛像展

  古代佛像展位于方形展厅四层E1厅。展示中国汉藏佛像艺术的历史风貌,同时展示北京地区佛教文化的地域文化特色,展览分为汉传佛像艺术和藏传佛像艺术,共展出佛像262尊。

  古代玉器展

  古代玉器展位于圆形展厅五层K厅。展览分为三部分,展出文物181组件。展品中有大量的王公贵族墓出土的玉器,以及带有皇帝年款及刻有御制诗文的玉器,设置了“中国古代主要玉材一览表”、部分玉器使用示意图,设计分为静态展区;动态展区。

  燕地青铜展

  燕地青铜展位于圆形展厅四层J厅。展览以中原文化与北方草原文化青铜器的对比、西周

  与东周青铜器的对比,展厅中心设计了一座显示出夯土层理的方城,象征着房山琉璃河燕国西周都城。城墙内、外壁与展厅四壁的展柜形成了三层同心展线。西周展品位于展厅中心,东周展品则位于展厅四壁的环形展柜,两周展品都依照兵器、礼乐器、杂器的顺序对应摆放,实现了两种青铜文化的对比。

  馆藏珍品

  三羊铜罍

  商中期,通高27厘米,口径20厘米。1977年平谷刘家河出土。敛口,口沿外折,方唇,颈粗短,折肩,深腹,高圈足。

  见簋

  西周早期,通高16厘米,口径19.8厘米。首都博物馆征集。侈口,颈微束,鼓腹,两侧各置一半环形兽首耳,耳下有小钩珥,圈足有阶。口沿下两兽首耳间各置对称突起的兽耳,其两侧分别以兽首、两耳为轴的鼻、额组成四组兽面纹,圈足饰一周兽面纹。腹内底铸有铭文“见作宝尊”,4字。

  人形足双耳洗

  汉,通高14.5厘米,口径27厘米。首都博物馆藏。此洗为深盆形,敞口,唇微卷,下腹收敛,腹两端各饰一兽首衔环,平底,腹下有三人形象。三人均圆目,大口,作直立状,双手叉腰,赤上身,仅下部着短裙,以头肩承负洗腹。腹部饰一组凸弦纹。洗为日常盥洗用具。

  戟

  西周早期(公元前11世纪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期),北京昌平白浮村出土。长21厘米,戟兼有戈之勾杀、矛之刺击两种功能,杀伤力大增。此戟前端并非矛形,它可能是戈、刀合体,应是无实用功能的仪仗器。

  班簋

  西周中期(公元前10世纪中期-公元前9世纪中期),高22.5厘米 、径25.7厘米。 班簋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中一件蜚声中外的器物。此簋有4个兽首环耳,以内卷象鼻为足将簋身悬起,器腹内底铭文多达198字,记述了贵族"班"追随大贵族"毛公"东征的史实。

  三犀鼎

  战国早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376年),北京通州出土 ,高22.4厘米 径23厘米。此鼎的高附耳、细长鼎足,均为燕国铜鼎的特征。鼎盖上的高浮雕写实装饰则是典型的燕国铜器装饰风格。

  青釉辟邪

  西晋(265-317),高12厘米,长16.5厘米。首都博物馆藏。辟邪昂首站立,长须,垂尾,背部有管状插口,腹部两侧刻划有翼。四肢劲健,肌肉丰满。釉层薄而透亮。辟邪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似狮而带翼。瓷辟邪最早出现于三国东吴时期。

  释迦牟尼佛像

  明洪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 ,铜镀金,高6.6厘米。这尊像为释迦牟尼佛成道相。台座束腰处刻有铭文:"周府欲报四恩,命工铸造佛像一样五千四十八尊,俱用黄金镀之,所以广陈供养,崇敬如来,吉祥如意者。洪武丙子四月吉日施。

  韦驮菩萨像

  明崇祯十四年(公元1641年) ,铜镀金,高120厘米。韦驮是佛教著名护法神。其地位原来很高,为四大天王的统率,后受明朝《封神演义》影响,变成四天王的部属。常供奉在佛寺天王殿影壁后,面朝北方,守护主殿释迦牟尼佛。这尊像躯体高大,头戴战盔,身着铠甲,足蹬高靴,右手托金刚杵,形象威武彪悍,整体铸造十分精细。

  增长天王像

  元(公元1271-1368年),铜,高45.5厘米。增长天王是佛教四大天王之一,主要掌管南瞻部洲。此像站姿,头戴战盔,身着甲胄,足登高靴,身披倒"U"字形帔帛,一副武士装束。头部高昂,面部双目圆鼓,上牙咬住下唇,下颏长髯垂胸,气势凛然。

  青玉宴饮图插屏

  清代(1644-1911),直径21.6厘米。玉插屏是清代较为盛行的陈设品,琢制方法主要有阴线、浮雕,一般插于木座上。此件玉插屏屏心两面纹饰均采用多层浮雕技法琢刻,一面琢刻出长廊、芭蕉、树、桌、凳、人物;另一面琢刻出山水、垂柳、小船、人物,采用远山近景法,层次分明,技法精练,抛光极好。

  白玉童子诗文佩

  清代(1644-1911),长6.3厘米 宽4.8厘米。佩白玉质,细润光亮。一面琢刻人物,周边为花边形细框,刻画细腻;另一面无边框,琢刻诗文,内容为 "青云连直上,指日近龙光"。佩上方有小孔,可系佩。

  青玉蕃莲纹香薰

  清代(1644-1911),高8.3厘米 口径14厘米。香薰为青玉质,青白色中夹有黑色小斑点,盖上镂雕蕃莲花纹,器身外满饰相互缠绕的蕃莲花,细圈形平底足内琢刻一朵盛开的蕃莲花,璧薄精巧,造型新奇,琢制纹饰细密剔透,呈玻璃光,是乾隆时期仿制痕都斯坦玉器中的佳品。

  藏文荷花金圆牌

  清 ,径7.7厘米 厚0.7厘米 ,北京门头沟区西峰寺清墓出土。圆形,边缘宽厚,中心錾刻图案,呈半浮雕效果。一面为荷叶与盛开的荷花,荷叶满铺,盛开的荷花或正面,或侧面,间以茎杆穿插其间;构图饱满,疏密有致。运用范铸、錾刻等手法,图案造型准确生动,纹路刻划细腻顺畅,既具写实性又富装饰性。

  金盏、托

  明 ,通高4.2厘米。京右安门外万贵墓出土径7.8厘米 底径4.8厘米。北京右安门外万贵墓出土。盏与盏托同出一墓,盏恰可置于托上,为一套器具。

  嵌宝石桃形金杯

  明,高4.4厘米 长6.8厘米 宽5.2厘米。北京永定门外南苑万通墓出土 。杯体为剖开的半个桃子形,杯柄为桃枝与桃叶,杯中与柄部镶嵌红、蓝宝石。

  参观信息

  地理位置 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外大街16号。

  开馆时间

  周二至周日9:00—17:00(16:00停止入馆),周一闭馆(法定节假日除外)。 [43]

  交通信息地铁:乘坐1号线木樨地站向东500米。公交线路:26、45、80、114、308、840、843、844、937、特19路白云路站下车,向北100米;乘坐1、52、99路工会大楼站下车,向西2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