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地介绍

  红军遵义警备司令部旧址位于遵义市老城杨柳街中段,与遵义会议会址内的陈列馆隔街相对,原系国民党黔军副师长周吉善的公馆。

  1935年1月7日,中央红军第一军团二师六团占领遵义城。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即决定成立遵义警备司令部,由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兼任司令员,军委纵队(由突围转移初期的军委第一野战纵队、第二野战纵队合编)政治委员陈云兼任政治委员。遵义警备司令部驻遵义老城杨柳街黔军副师长周吉善的私宅。红军遵义警备司令部的成立,对确保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对以遵义为中心的苏区根据地的建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2004年,遵义市人民政府拔专款按原样在遵义老城杨柳街中段修复遵义警备司令部旧址。遵义会议纪念馆复原陈列刘伯承、陈云住室,2005年1月15日正式对外开放。

  1935年1月初,红军长征到达遵义后,便将此处作为红军遵义警备司令部使用,刘伯承、陈云先后办公、居住于此地。红军撤离遵义后,1940年1月随着浙大西迁至遵义,此处又作为浙大校舍发挥了重要作用。

  红军遵义警备司令部旧址位于遵义市老城杨柳街中段,与遵义会议陈列馆隔街相对。该馆为异地修复,其原址在新华桥东附近,原何家巷,现位于飞天花园处。

  红军遵义警备司令部的成立

  1935年1月7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智取遵义后,为确保即将进遵义城的中央领导机关的安全,1月8日中央军委成立红军警备司令部,任命中央军委纵队司令员刘伯承兼任司令员,中央军委纵队委员陈云兼任政治委员。遵义红军警备司令部设在交通要道的新华桥东头何家巷国民党黔军副师长周吉善的公馆里,这是一栋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小楼。刘伯承随先头部队进城后住于此,陈云1月9日进城也住于此。刘伯承、陈云分别住在二楼。

  红军遵义警备司令部成立以后,即对遵义城防进行了布置,命令先头部队继续向北前进,占领桐梓、娄山关,控制北面唯一的通道、城池和关隘。同时,布置中央军委纵队的作战部队干部团、保卫团等分布于遵义新、老城各主要通道,以确保遵义会议顺利召开和“建立以遵义为中心”的苏区根据地目的的实现。

  红军遵义警备司令部旧址的作用

  红军警备司令部在使用的短短11天时间里主要作为陈云、刘伯承以及其警卫员的住室兼办公室。遵义会议后,1月19日中央红军离开遵义北上,红军遵义警备司令部自行撤销。1940年1月浙大西迁,将理学院、农学院设在湄潭,而包括史地系在内的文学院在遵义,其旧址就在离遵义会址不足百米之远的遵义会议时的警备区司令部。1946年5月浙大复原西归,便离开了红军警备司令部。

  旧址的建设与发展

  修复及对外开放

  2004年11月遵义市政府拨专款,加上国家开发银行向遵义市红军警备司令部旧址迁建项目捐赠的50万元建设资金,红军遵义警备司令部旧址进行了异地修复。修复后的这座住址坐东朝西,一楼一底,占地面积863平方米,建筑面积743平方米,室内作原状陈列。并于遵义会议召开70周年纪念日来临之际,即2005年1月正式对外开放。遵义红军警备司令部旧址的修复和复原陈列,使杨柳街又增添了一个游客参观的亮点。

  现状

  进入大门后正对着的是一块介绍警备司令部的牌子 。两侧分别是参谋人员和执勤人员的住室。楼梯转弯处墙的正中间悬挂着一副巨型图像,图中展现的是毛泽东等主要领导人讨论的画面。走上楼梯便是二楼客厅,厅内陈列着一张长方桌,桌旁各放着两把雕花靠背椅。两边墙上挂着介绍刘伯承、陈云长征途中主要经历的图片。客厅临街北侧是刘伯承住室,南侧是陈云住室,室内陈列着木架床、火盆、衣柜,窗前有长罗汉椅,桌上放手摇电话机、蓝花瓷瓶、铁座马灯、竹笔筒、毛笔、砚台、搪瓷茶缸等,衣架上挂斗笠、草鞋、皮公文包,室内还置放有铁皮公文挑箱。刘伯承、陈云住室后面,即靠东的两间屋子,均是警卫人员住室室内陈列着用门板和稻草铺的床,窗前长方桌上放搪瓷茶缸,墙上挂斗笠、草鞋、手枪、干粮袋,墙角有靠背椅,小茶几上放玻璃罩煤油灯和搪瓷茶缸。

  逸事

  陈云、刘伯承住下的当晚,在这里主持召开了遵义名流座谈会;被邀请到会的有遵义邮电局局长、商会会长和部分在国民党军中不得志的军官。会上,刘伯承向他们讲述了国内外形势,宣传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方针、政策,使名流们开阔了政治视野,极大地消除了思想疑惑,对共产党和红军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纷纷反映他们知道的许多重要的情况,如国民党军的部署、武器装备、战斗素质、主管军官的姓名和为人;一些重要地域的人力、经济和交通等情况。座谈会气氛热烈友好,一直开到深夜。会后,刘伯承请名流们吃夜餐。饭后,邮电局局长还把一张云、贵、川三省邮电交通图献给了刘伯承。这张交通图在尔后红军四渡赤水战役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