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华东师范大学干培网!

24小时咨询热线

当前位置: 首页 > 华东师范大学 > 新闻中心 > 详细

在线选课

基本信息

培训方向

*已开启信息加密保护,请放心填写! *请保持电话通畅,我们会尽快与您联系。

在线咨询

干训网分享:我校召开2020年寒假务虚会

点击数:660 时间:2020-03-05 00:00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华东师范大学“迎双庆·促发展·惠民生”三年行动计划的关键之年。疫情当前,为确保疫情防控和学校发展两手抓、两场战役都要赢,2月28日,华东师范大学召开2020年寒假务虚会,以“扎根中国大地,对标世界一流,加速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为主题,深入分析学校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对开展学科评估规划建设专项工作、学科科研工作和增强学科交叉融合等工作任务集思广益、开拓思路。

干训网分享:我校召开2020年寒假务虚会

  会上,副校长李志斌、校党委常务副书记王宏舟、副校长孙真荣先后以“华东师范大学2020年工作要点暨校内学科专项评估工作方案”“对标世界一流,促进交叉融合,推动新时代人文社科创新发展”和“理工科科研工作思路及举措”为题作了主旨报告。

  以评促建 优胜劣汰:加速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李志斌首先介绍了本次会议专题讨论的背景,明确了“统筹优化学科‘评估-规划-建设’机制,加速提升核心竞争力”是我校2020年的重要工作之一。李志斌结合相关工作要求和兄弟高校经验,深入分析了我校学科发展现状,指出了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并对学科评估规划建设专项工作方案作了重点介绍。

  李志斌指出,在问题导向层面,希望通过开展学科评估规划建设专项工作对标一流、分类指导、以评促建、优胜劣汰,提升学科管理水平和发展质量,加快培育“硬核成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成一批一流学科。他强调,评是手段,建才是本质。评估工作目标是瞄准“双一流”建设目标,探索构建符合发展规律、目标导向明确的学科评价模式,全面总结四年学科建设成效,加快内涵建设,为做好第五轮学科评估、谋划好“十四五”学科发展蓝图奠定坚实基础。

  在工作实施层面,李志斌指出评估工作将在2020年以学科群模式分批次开展评估,通过教师自评、学科自评、学校评估三者相结合对各学科进行深入详细的评估,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提出学校未来发展的总体思路。

  在结果运用层面,一方面学校要以专项评估结果作为学科调整、优化、重组的依据,编制“十四五”规划,同时评估结果也将作为考核与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与学校绩效评价紧密挂钩,亦作为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

  他强调,2020年是首期双一流建设的收官之年,也是对学校事业发展极其关键的一年,希望全校上下高度重视,做到评价与建设的紧密结合、总结与规划的整体考虑,为学科内涵发展和水平提升奠定坚实基础。

  有所为 有所不为:强化目标驱动和问题导向

  王宏舟在报告中指出,今年是学校双一流建设关键年,也是“十四五”规划的启动年,要进一步思考问题,进一步把握方向,提高学校文科核心竞争力。

  首先,要全面客观地对待文科科研工作的优势与特色,近年来华东师大文科科研显现出教育科学引领、人文科学领先、社会科学快速发展,多学科整体发展的新格局,决策咨询贡献突出,基地建设持续走强,国际影响力在不断提升,机制创新效应渐显。但也要充分认识到存在着文科科研研究内容不聚焦、重点不突出、特色不鲜明、发展不平衡、学科不融合、创新成果不突出等问题与挑战。

  谈到如何推动新时代人文社科创新发展,王宏舟提出了四个板块,归结为三个前提、三个战略、六个注重、六个项目。他表示,作为文科重镇,一定要坚持文科强校地位不动摇,着力推进新文科建设,构建文科工作大格局,通过优势带动、交叉融合、开放共享、团队协作,精准对接国家战略和需求,注重跨学科合作、注重数字信息化建设、注重国际化发展、注重投入产出效率、注重科研平台能级提升,力争在数字人文与专题数据库建设、教育学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建设、打造中国特色“师大学派”、文理深交叉大融合、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孙真荣分析了近年来理工科科研工作取得的成绩,并对标一流大学建设目标提出了工作思考与近中期举措。他表示,近五年学校理工科科研工作成绩显著,但与一流大学建设的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理工科科研“小”“散”“虚”的问题未能根本解决,聚集国际科学前沿和国家战略需求的有组织研究还很不足,学科特色未转化成科研优势,学科交叉融合内生动力不足,科研团队和研究基地竞争力不够。孙真荣从学校创新研究目标、主体以及路径举措(即做什么、谁来做、怎么做)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就科研目标而言,一是要对接科学前沿、国家战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从新原理、新知识、新方法上夯实基础研究,从明确目标和应用导向上推进应用基础研究,从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上创新前沿技术,从而实现顶天、立地和中流砥柱的创新研究目标;二是要围绕学校“幸福之花”的战略布局,聚焦“大平台、大项目、大成果”,增强学科交叉融合内生动力,强化原始创新和集成攻关,提高自主创新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能力,将学科特色转化为创新研究的优势,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贡献师大智慧。

  就创新主体而言,一是要依托重点研究基地,整合重组形成有核心竞争力的科研团队;二是要建设前沿科学中心和集成攻关大平台,培育交叉研究领域和团队。

  就路径举措而言,一是对标一流,分类指导,强化目标驱动,完善考核评价,压实科研实体的责任,提升科研目标的遂行能力,释放科研活力;二是积极参与、前瞻布局、主动谋划、精心组织,构建动态重点重大项目库,为国家和地方的“十四五”科技规划建言献策,提升国家和地方重大重点科研任务的承担能力;三是统筹规划,以关键技术突破和变革性成果,提升核心竞争力,突显优势特色,构建高效开放共享的公共创新服务平台,奠定创新研究服务支撑体系;四是整合资源,强优补短,加强创新成果凝炼,提升研究成果的影响力,完善产学研合作的创新体系,促进技术转移与成果转化。

  群策群力 凝聚共识:与会代表积极讨论交流

  在分组讨论环节,与会人员围绕会议主题,结合主旨报告,就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各项工作和措施积极建言献策,并就如何推进学科建设、加强科研能力等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和交流。

  在分组讨论汇报环节,外语学院院长袁筱一,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院长田阳,校长助理、医学院筹建办主任雷启立分别代表各组汇报了分组讨论情况,就讨论中形成的一些共识和建议进行了交流。他们表示与会人员畅所欲言,普遍认为本次大会的主旨报告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简明扼要、重点突出,对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作出了清晰部署。

  袁筱一从注重挖掘学科自身特色,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充分发挥学部在学科建设方面的统筹规划作用;重视科研团队、攻关团队建设,形成科学发展矩阵结构;重视科研发展与人才培养联通考虑;重视国际化建设,建设综合性、开放的大平台;学科建设、师资队伍、人才培养采取分类指导原则和新文科、理工科建设的六个方面,汇报了第一组的讨论交流情况。

  田阳则将第二组的讨论交流情况总结了三方面的建议,对学校来说,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为职能部门和院系负责人、专家提供交流、协调的平台,同时还要注重学校数据中心功能的发挥;对分类指导原则来说,要充分发挥资深教授的作用,将具体责任落实到教授身上;对学科发展来说,要结合学科自身特色发现特殊性的问题。

  雷启立从学科建设应发挥本学科已有的特色优势,对接国家和社会的重大需求,统筹规划,交叉融合,立足实际创新发展;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把教师发展方向与学校发展方向、学部院系发展方向结合起来;发挥重点实验室的作用;强化对高层次人才的目标考核;在新兴学科发展方面加大力度;在机构改革过程中重视对师范生的培养等六个方面,汇报了第三组的讨论交流情况。

  校长、党委副书记钱旭红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刻,在学校“十三五”、“”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时刻,尽管务虚会通过视频会议举行,但仍是卓有成效,达成了共识也发现了一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钱旭红从开展考核评估的意义、区分全年工作的重要性论述了开展学科评估是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他指出,考核评估的意义在于转被动为主动,实现从被组织、被复制、被适应到自组织、自复制、自适应的转化,充分调动学校的积极性和每一个学术人员自身的学术兴趣积极性并且相结合。

  谈到区分全年工作的重要程度,钱旭红认为要明确区分工作的优先级,将工作分出第一优先级、第二优先级、第三优先级加以落实,将工作分为主要工作和一般性工作,而今年最重要的工作则是学术评估,要将学术评估当成建设和规划的重要抓手。在评估当中,要重点关注个人、总体态势和开门评估。就个人评估来说,要充分考虑作为第一优先级的对本学科专业的贡献、作为第二优先级的对本校其它学科的专业贡献、作为第三优先级的对本校社会工作的贡献。就发展态势而言,强调有3-5个学科团队或研究方向是具有世界水平的,要举出3-5个典型案例。就开门评估来说,要邀请国外和校外最优秀的专家进行评估,真正发挥以评促建的作用。

  此外,钱旭红还对学术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首先,他认为学术科研必须要关注研究层次本身的高度,我校研究层次的最高线要达到国际一流、中等标准是国内领先、最低标准是不可替代,对研究层次进行高中低的区分,有利于我们对人员和研究进行总体评价。其次,学术科研必须把握好研究方向,要做到问题引导的创新,理念引导的创新,颠覆性手段引导的创新。第三,学术科研要注重成果方面的转化。他重申了学校“育人”“文明”“发展”三大使命的涵义,要求学术科研必须聚焦三大使命和“教育+”“生态+”“智能+”“健康+”“国际+”五个领域,由此丰富整个学校的学术形象。

  谈到学科发展的具体问题,钱旭红指出,科学技术方面的学科要做到顶天、立地、中流砥柱。顶天是指做纯学术前沿研究;立地是指面对重大现实问题,为人民排忧解难;中流砥柱则是指注重某一特殊领域,培育发展成领域内重要的不可缺少的研究团队和研究基地。而人文社科方面的学科,要继续贯彻跨学科、信息化、国际化的“3I”工作方针,打破传统学科行政壁垒,立足全球视野和资源,运用信息智能化进一步转型提升。

  钱旭红还提出建设线上网格化的虚拟学术管理办法,希望通过建立覆盖人才培养、教学和科研三大方面的线上网格化管理,作为线下管理的补充,线下为主、线上为辅,为这三大方面工作的落实、推进、开展做好充分保障。

  校党委书记梅兵在主持总结讲话时,首先充分肯定了寒假期间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和以戴立益副校长为指挥长的工作专班以及各院系各部门为防控疫情开展的大量工作,并对学校师生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智力防疫抗疫表示了赞许。梅兵还特别感谢学校办和信息办以及参会同志为视频会议顺利进行付出的努力,她指出,近期的信息化工作模式为提高一校两区的治理效率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梅兵围绕大会主题和分组讨论指出此次务虚会的两个特点。一是具有显著的问题意识和问题导向,无论是谈成绩还是讲举措,都是着眼于与目标相比尚存在的问题,体现了师大人惯有的谦逊和冷静,也显示了同志们的自信和斗志。二是目标明确、讨论集中,工作考虑思想新、举措实。

  梅兵指出,今年的工作任务特别是学科评建的任务很重,希望同志们要摸清底数、理好思路、抓牢重点、狠下功夫;学校党委一定进一步把从严治党落实落细,把党的全面领导与学校双一流建设、与学校各项工作特别是重点工作相结合相促进,努力推进学校各项事业的发展,以实际行动“守初心、担使命”。

  出席此次会议的还有校领导朱民、杨昌利、曹友谊、周傲英、戴立益;校党委常委;校长助理;校学术委员会主任、秘书长;校学术委员会专门委员会主任(主席);A类学科和B+类学科主要所属院系院长(系主任);部分职能部门负责人。

【干培网声明】网站有的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gzldyjy@yeah.net删除。
干培热线:
400-6007-016

干培 热线

在线 咨询

在线 预约

获取 方案

网站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