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常熟市的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是为纪念和弘扬沙家浜军民光荣传统而建立的教育展览馆,占地67万平方米。在抗日战争时期,位于阳澄湖畔的沙家浜成为苏、常、太游击根据地。依靠当地人民群众的支持,利用阳澄湖地区天然地理条件,我军开展艰苦卓绝的抗日武装斗争。血战沙家浜、激战阳沟娄、伏击八字桥、夜袭浒墅关、奇袭虹桥飞机场等历史事件至今仍广为传颂。该馆再现了当年沙家浜抗日军民鱼水情深,共同抗敌的感人事迹。

  介绍

  常熟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落成开放。青青芦苇荡,抗日旧战场——沙家浜过去的一切现在成为了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吸引了众多游客。

  近年来,沙家浜利用革命传统教育、芦苇荡自然生态、江南水乡田园风光及地方民俗风情等资源优势,建成了以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为特色,集教育、休闲、运动于一体的风景旅游区。新落成的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陈列了400多幅民主革命时期沙家浜的革命历史图片和一批革命文物。纪念馆还采用了多媒体景箱、场景复原等现代化手段,形象逼真地再现了当年的抗日场景和军民鱼水深情。

  到沙家浜旅游,首先是想为刚刚过去的那个“红色梦幻”时代找到一个实实在在的物质支点。

  戏台上阿庆嫂仍在唱《沙家浜》。

  一个35岁以上的人们耳熟能详的传奇故事《沙家浜》,就诞生在江苏常熟烟波浩渺的阳澄湖上。阿庆嫂、郭建光、沙奶奶、胡司令……在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里,怀旧的人们可以追寻到他们的足迹。在高大茂密的芦苇荡中,无论从陆路还是水路,你均能领略到昔日新四军战士与日寇周旋于此时写下的壮丽诗篇。位于辽阔、幽深、曲折、迂回的芦苇迷宫中的第一代“春来茶馆”,仿照京剧《沙家浜》春来茶馆的原貌保存着八仙桌、七星灶、铜壶等物件,在此品茗休憩,你可尽情遐思当年阿庆嫂智斗敌伪的风采。芦花飞雪,河港纵横,你会由衷地感叹:这里就是芦荡火种的发祥地。

  文化介绍

  芦苇荡风景区是沙家浜景区的精华所在,位于江苏省常熟市沙家浜镇,以视觉上的浩浩荡荡,一望无际的芦苇荡为主景,充分体现“春来碧水绿芦接蓝天,鱼欢鸟歌;秋到金谷白玉铺沃土,花放稻香”的诗清画意。整个景区追求自然生态所给予的野趣,竭力营造一种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氛围。

  景区规划由革命传统教育区、红石民俗文化村和水生植物观赏区、芦苇荡水上活动区、水产观赏区、农业观光区是、运动休闲区、美食购物区八个游览区构成。

  革命传统教育区,是以革命史迹介绍和《沙家浜》创作过程为主线的人文景观区,突出芦苇荡风景区以革命传统教育为内涵的性质。主要有瞻仰广场、浮雕墙、沙家浜亭、东进桥、鱼水亭和碑廊、象征十八个伤病员的十八块形态各异的自然石等景点,以雕塑为主要表现手段,其中位于瞻仰广场中央的主雕高达8米,重60吨,由创作毛泽东纪念堂毛主席座像的著名雕塑家、原四川美院院长叶毓山创作。

  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位于沙家浜镇。它始建时为“横泾地区抗日斗争展览陈列室”;后于1988年6月改建为“沙家浜革命展览馆”;1991年正式命名为“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全馆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展厅陈列共分五大部分,有600多幅照片、48件革命文物及23幅首长题词。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是生动的德育基地。

  1969年,正是芦花放稻谷香的季节,刚刚从上海警备区动员处副处长岗位上退下来的费介成,来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他曾经战斗过的横泾公社。他是当年在此养伤的新四军伤病员之一,沪剧《芦荡火种》和京剧《沙家浜》剧情的见证人。费介成来此的目的,是想在这块他和他的战友曾经洒过鲜血的地方建立起一块丰碑,以记载那一段血与火的战斗岁月,纪念在此英勇战斗、流血牺牲的人民子弟兵。他凭着惊人的记忆,不顾年迈体弱,在阳澄湖畔,踏遍一块块旧战场,寻访一个个知情人。

  在北泗泾,他会见了当年的抗日积极分子苏贻民老妈妈。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正是这位老妈妈象对自己的亲人一样无微不至地照顾子弟兵,她的家成了新四军战士的家,不知有多少好同志在她的掩护下从敌人的魔爪下安全转移。为了抗日,她家的房子被日本鬼子烧毁,她本人也被敌人抓去,受到严刑拷打。这些情况费介成如果不说,当地的人谁也不知道。

  在龚家浜,费介成见到了于银生老人。于银生说:当时的新四军印报所经常活动在龚家浜一带。有一次,印报所要转移,有20箱铅字委托于银生保管。为了确保安全,于银生就一个人摸黑将铅字用船运到荒野里的一块坟地上,堆砌成一口棺材,再盖上砖瓦,伪装成这一带农村常见的瓦庐棺材。就这样,日本鬼子几次下乡搜查都扑了空。

  在双浜村,费介成指着村南那顶木桥对村里的领导说:抗战时期,这座桥好像还应向南移10米左右,桥东面这幢房子曾经是新“江抗”的司令部,桥西面有一家茶馆,老板姓沈。说到这里,他问周围的人:“是不是这样的?”当时村(大队)革委会主任陆兴说:“您说的完全正确!”

  在罗家草荡、黄桥村,费介成找到了当年后方医院的小房东孙大生。费介成在阳沟?战斗中右腿负伤,曾在孙大生家里养过伤,就是用孙大生家的扁担当夹板治好了腿。

  鲍家河湾是当年新四军非常活跃的地方,在这里,费介成找到了当年印报所的房东宋三保。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岁月里,宋三保一家人作出了很大的牺牲。1941年2月下旬,日本鬼子冲到鲍家河湾,直奔宋三保家,把宋家抢劫一空,不能抢走的统统丢到河里。日本鬼子还搜去了新四军的部分《大众报》和《江南》半月刊。

  费介成还去了阳沟?、张家浜、肖泾、陆巷等村,丰富了他原来拥有的资料,为建立沙家浜革命传统陈列室奠定了基础。二1970年11月16日,小说《铁道游击队》里队长刘洪的生活原型,时任苏州军分区司令员的刘金山慕名来到横泾公社,他召集了部分支部书记开座谈会,谈了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性。临行时,他嘱咐横泾公社革委会主任曹兴福说:“把沙家浜建设好。”

  仅隔了7 天,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杨广立也来了。恰逢老地下党员时根元献出了一把上面刻有“春来”字样的茶壶,引起了杨广立的极大兴趣。当时有人提议,请杨广立把这一把茶壶带回去,交给许世友司令员。

  据后来调查,这把茶壶的真正出处是陆家村,是老党员时根元年轻时从陆家岳父家捧回来的。“春来”茶壶是确实有的,但“春来茶馆”却没有发现。这件事也说明,《沙家浜》戏里的“春来茶馆”并不是编剧凭空虚构的,而是有一定的根据的。后来又在曹家浜发现,抗日战争时期确有一家“东来茶馆”和一家“春海茶馆”,曾经都是新四军的联络站。

  就在上级领导相继视察的同时,公社于这年的11月25日召开了“建设今日沙家浜”誓师大会,这次会议在当时产生过比较深远的影响。

  1971年5月26日,在县乡两级共同关心下,成立了“横泾地区抗日斗争展览”七人筹备领导小组。筹备领导小组下设资料组。

  1971年11月,在广征博采的基础上,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陈列室正式开办,主要展出一些革命文物,有老战士捐赠的手枪、大众报、《江南》半月刊、军用水壶等;有从民间征集到的铁筛、榔头、铁墩、风箱等原来修枪所工具;有普通老百姓捐赠出来的蚊帐、藤椅、棉胎等。这些东西有的是当年从胡肇汉小老婆家里缴获后由新四军分给摇船农民的战利品;还有新四军后方医院使用过的医疗工具以及一条曾护送过新四军伤病员的交通船等等。

  1972年4月,刚上任的公社党委书记奚君十分重视陈列室的建设,在他的过问下,确定了一些参观点,主要是湖浜、龚浜、芦荡、曹浜四个大队,有印报所、修枪所、后方医院、弹壁洞、歼敌弄、擒敌处、庆功场等。奚君为这些参观点定名和撰写解说词,还在歼敌弄、擒敌处、庆功场三处建碑以示纪念。正是这些形象化的教育形式,发挥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吸引了各地干部群众、部队战士、大专院校和中小学的学生来此参观学习。

  这个简陋的陈列室从1971年11月建办至1974年5月正式关闭,前后不足三年。关闭后,革命文物移交给了县文管会。三尽管陈列室关闭了,但已经形成的那些教育点还存在,慕名而来的人仍络绎不绝。

  1981年5月10日,经省政府批准,横泾公社更名为芦荡公社。后来撤销公社改建乡,芦荡公社改名芦荡乡。

  1988年6月间,上海同济大学社会科学系师生在社会调查中发现,芦荡乡地处昆承湖边,与虞山隔湖相望,可谓山明水秀,风光美丽,是块大有发展前途的旅游宝地。于是他们就提出了与芦荡乡合作开发的建议。这个建议得到了芦荡工业公司的重视,在经济尚不宽裕的条件下,开始在昆承湖边筹建“沙家浜游泳场”。同时,开始了展览馆的筹建工作。利用原成人教育室,仅用了一个星期时间,因陋就简完成了布馆的全部工作,于1988年7月22 日,“沙家浜革命传统展览馆”和“沙家浜游泳场”同时对外开放。

  由于有关“沙家浜”的消息被封闭了10 多年,这次通过同济大学在上海各大报纸首次披露后,引起了外界的极大兴趣,在上海出现了轰动效应。上海人士蜂拥而至,引起了常熟一些部门的关注,他们也组织党、团员前来参观学习,这就大大加重了芦荡乡的接待任务。第二年,在上海同济大学和芦荡乡的共同努力下,对原有的展览馆进行了重新布置,扩大到48平方米,展出内容是:今日芦荡、农民暴动、江抗东进、芦荡养伤、重建武装、后方基地、浴血奋战、宁死不屈、迎接解放等九个部分,图文并茂,受到参观者的好评。

  1989年,沙家浜革命传统展览馆带动了沙家浜游泳场的发展。游泳场增设了划船、垂钓、野餐烧烤、品茶、飞艇游湖等活动项目,还配备了三艘客轮,一艘消防艇,组织游阳澄湖、游芦苇荡等活动。上海人民广场上树起了 “沙家浜三日游” 大型广告牌,《新民晚报》刊登了有关沙家浜的消息,上海各大旅行社纷至沓来,旅游旺季日人流量在万人以上,最多一天达1.73万人次。四1990年5月5日,77岁高龄的叶飞副委员长偕同夫人专程来到芦荡乡。下午2时许,他在市、乡党政领导的陪同下,仔细参观了展览馆。他一边参观一边对周围的人说:“当年新四军东进是有争议的,由于陈老总果断决策,力排众议,一人承担风险,派我带了800多名战士来到东路……”他建议,“江抗”东进在新四军建军史上有着特殊的作用,“江抗”东进的内容要增加。他还专门作了关于“沙家浜的意义……”的题词,并题写了“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的馆名。从此,“沙家浜革命传统展览馆”就正式改名为“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

  叶飞视察后,芦荡乡党委专门召集会议,研究决定重建“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1991年,为了筹建“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在镇党委号召下,全镇党团员掀起了一个募捐热潮,不到一个月,捐款总数达12.6万元,填补了建设费用的不足。这年6月30日,“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正式竣工。副省长高德正和省委宣传部发来了贺电,苏州市市长章新胜、常熟市委领导等前来参加了落成典礼。

  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坐落在沙家浜镇汽车站附近,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建筑有三层:底层为文化活动中心,中层为展厅,陈列了300多幅照片、图片和51件文物,还有叶飞、江渭清、周文在、夏光、杨浩庐、包厚昌、诸敏等革命老前辈的题词。展出的内容分三大部分:“峥嵘岁月”、“水乡烽火”和“今日沙家浜”。主要记录了北桥伏击战、阳沟?杀敌、八字桥激战、血战张家浜……等军民团结抗战的动人事迹。教育馆的三楼设有一个大教室,用于在参观之余播放一些录像片,作专题报告等。

  教育馆也接待过一些外国人,其中主要是在同济大学读书的外国留学生。在接待一批日本客人时,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他们展示了日本军人的暴行和沙家浜军民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日本客人看了展览后表示: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要努力发展日中之间一衣带水的友好关系。五1992年3月12日,经省政府批准,撤芦荡乡建沙家浜镇。1996年,在市镇两级的共同关心下,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改版,新版进一步充实了抗战内容,并增加了日军暴行的一些珍贵照片;较详细地反映了当年新四军与日伪顽开展的复杂斗争状况;在每个部分的最后一块版面上,增加了沙家浜镇的大事记;还增加了改革开放以来,全镇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取得的巨大成果的内容。改版重展的新馆在这年的“七一”前夕正式展出。

  展出内容

  一、建党及大革命时期。主要展出内容是:1926年2月,中共常熟特别支部成立,发动群众,支持北伐,掀起国民革命高潮。介绍了顾治本、钱宗灏、程飞白、谢恺等烈士,及李强同志早期革命活动情况。

  二、土地革命时期。主要展出的内容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常熟革命群众不畏强暴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顽强斗争。1928年5月12日,中共常熟县委成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了波澜壮阔的土地革命斗争。石楚材、宋瘦竹、赵守诚等共产党员先后壮烈牺牲。

  三、抗日战争时期。主要展出内容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攻占常熟,常熟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组织抗日武装“民抗”和“新六梯团”,同仇敌忾,共赴国难。1939年5 月,叶飞率领的“江南抗日义勇军”东进作战,与“民抗”、“新六梯团”在阳澄湖畔会师,横扫日伪据点,打击流散土匪,形成苏常游击区。1939年11月,以伤病员为骨干的“江抗”东路司令部(新“江抗”)正式成立。新江抗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组织了北桥伏击战等多次战斗。1940年4 月,中共中央东南局和新四军军部派谭震林到常熟,放手发动群众,大刀阔斧地开展工作,先后建立起苏常太和澄锡虞两个抗日游击根据地。同时反映了与忠义救国军胡肇汉部的斗争经过。1940年7月,日伪发动“清乡”后留在苏常太地区的共产党员和干部战士顽强不屈,进行了英勇的反“清乡”斗争。

  四、解放战争时期。主要展出内容是:抗日战争胜利后,沙家浜地区在党的领导下,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了不屈不挠的反“清剿”斗争,直至全国解放。

  五、今日沙家浜。主要展出内容是: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沙家浜人民坚持和发扬革命传统,为建设文明、富裕的沙家浜而不懈努力,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两馆陈列了600多幅照片、48件革命文物,以及23幅首长题词,同时记述了49条大事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题示作用。

  1996年建军节前夕,国务委员、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将军作了“沙家浜,天下传,鱼水情,好榜样”的题词。常熟市委、市政府在沙家浜建办了“常熟市双拥成果展览馆”。“双拥馆”的建办,是沙家浜革命传统教育馆的补充和延伸,两馆合一,更显光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