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自然博物馆新馆位于天津文化中心、原天津博物馆内,是中国第一个主题单元化、全景式展示的自然探索、科学体验、科学教育的自然史博物馆。

  天津自然博物馆前身是北疆博物院,于1914年由法国传教士桑志华创办。1927年对外开放。1952年改建为天津市人民科学馆,1957年正式定名天津自然博物馆。

  截止至2014年末,天津自然博物馆占地面积为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3.5万平方米,展示面积1.4万平方米,包括常设陈列区、临展区、体验娱乐区、科普教育区四部分。馆藏生物标本40万件,其中一、二级珍品1282件,模式标本1452件。

  天津自然博物馆新馆以“家园”为总主题,从户外“家园·足迹”到首层“家园·探索”,从二层“家园·生命”到三层“家园·生态”,讲述一个从远古到当代、从世界到天津的“家园”故事。2018年10月11日,入选“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名单。

      历史沿革

  民国三年(1914年),建立黄河白河博物馆,后名为北疆博物院,是由法国神甫、动物学博士黎桑(EmileLicent,1876-1952,中文名桑志华)来华创办的。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北疆博物院由私立津沽大学代管。

  1951年9月,天津市委宣传部接收北疆博物院。

  1952年6月,天津市人民政府批准在北疆博物院的基础上组成天津人民科学馆筹备委员会,同年天津市人民科学馆成立。

  1957年6月,天津人民科学馆更名为天津市自然博物馆。

  1959年,陈列展览和办公地址迁至河西区马场道272号,时任政务院副总理、文化教育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为该馆题写了馆名。

  1968年8月,天津市历史博物馆、天津市艺术博物馆、天津市自然博物馆合并,组建天津市博物馆。

  1973年12月,恢复各博物馆建制。

  1974年1月,更名为天津自然博物馆。

  1997年,天津市委市政府投资一亿元在原址翻新天津自然博物馆,1998年建成并对外开放,是国家首批一级博物馆之一。

  2002年获得“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2013年,天津自然博物馆新馆改建工程被列为“天津市20项民心工程”之一。

  2014年,天津自然博物馆改建完毕对外开放,新址位于天津文化中心、原天津博物馆内。新馆陈列以“家园”为主题,是全国第一个主题单元化、全景式展示的自然探索、科学体验、科学教育的自然史博物馆。

  建筑布局

  天津自然博物馆新馆位于天津文化中心、原天津博物馆内,占地面积为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3.5万平方米,展示面积1.4万平方米,包括常设陈列区、临展区、体验娱乐区、科普教育区四部分。核心建筑层数共有3层,总高度16.9m。

  在展馆的设计中,其“圆”为中心展厅,其“方”由9个基本展厅组成。依照布展的功能要求,设计将中心展厅置于建筑的主导位置,而顺应地形布置的圆弧序厅将观众自然引至中心展厅,直径32m的圆形中心展厅主要展示恐龙、黄河象等大型动物化石。

  展馆的外形设计同样以“方”与“圆”为构图母题,中心展厅采用乳白色金属壳体与玻璃半球体的吻接造型,构成“海贝含珠”的建筑外观,寓意人类面向自然、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创作理念,同时体现了现代建筑技术的发展水平。玻璃球厅下部的台基采用30m长,3m高的花岗岩浮雕墙,与晶亮的玻璃半球体形成主题鲜明的虚实对比,将造型与中心展厅的功能有机地结合于一体,具有强烈的雕塑感与标志性。

    馆藏标本

  噬人鲨

  又称大白鲨。它性情凶猛,游泳的速度快。经常以头足类、鱼类及海狮、海豹等为主要的食物。并且在对它的观察过程中发现,噬人鲨有袭击和吃人的记录。这种鲨鱼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域。

  翻车魨

  又称翻车鱼。为世界性、较大型的热带海洋鱼类。它的身体笨拙,不善于游泳。在天气晴朗,太阳十足的时候,它就漂浮于水面上,露出背面和背鳍晒太阳。它的生殖能力特别强,一次能产下3亿个卵,但存活率不是很高。

  蝠鲼

  这个蝠鲼的标本采集于中国的东海,翼展是中国之最。它是双吻前口蝠鲼。属于暖水性上层鱼类。常利用其特有的大鳍,象展开翅膀般慢慢地上下摆动前进,有时也 会跳出水面。以浮游生物和小型鱼类为食。分布于热带和温带各海域。

  姥鲨

  又称老鼠鲨。这个标本长度是中国个体之最。姥鲨属于大洋性上层鱼类。它的性情温和,行动也较迟缓。是仅次于鲸鲨的大型滤食性鲨鱼。它的体长可达10米以上。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和中国东南沿海水域。

  展厅介绍

  生命展区

       二层展示面积为5700㎡,由“远古家园”和“现代家园”两大部分内容组成,采用古今结合的主题单元展示方式,展出古生物化石、岩矿及现生动植物标本近万件。依托新的地球观和最新科学研究成果,展示地球家园38亿年来生命世界由无机到有机、由单细胞到多细胞、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的发生、发展,乃至到现在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演化历程。

       生态展区

      《家园·生态》展示面积为3400㎡,以美国著名慈善家、天津市荣誉市民肯尼斯·贝林先生历年捐赠的200多件珍稀世界野生动物标本为基础,同时增加馆藏部分珍稀野生动物标本,如大熊猫、金丝猴等,共同展示世界各大洲的典型动物群。《家园·生态》展区在设计理念上突出生态系统,形式上以大景观、大手笔来体现,展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每一大洲动物群以若干个景观组成,每个景观以不同的场景来展示,每个场景又由动物生活中的一个典型故事来表现。利用人工造景及背景画,结合各种现代化的展示手段,准确、科学地将世界上最具代表性的野生动物及其生态环境再现于观众面前,生动展示动物生活的真实场景。展览内容丰富,表现形式多样,既有展板,又有多媒体,同时有互动设置,提高了观众的探索欲望。以期达到贝林先生的捐赠目的:“让没有机会到这些地方的孩子们通过参观我们的展览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层临展厅

       2020年6月4日,恰逢天津自然博物馆前身北疆博物院创始人桑志华在甘肃庆阳发现中国第一件有确切地层记录的旧石器时代石制品100周年。百年前桑志华在庆阳的这项发现揭开了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及相关学科的序幕,萨拉乌苏、水洞沟、泥河湾、周口店……一处又一处闻名遐迩的古人类-旧石器时代遗址在神州大地上不断涌现,使全世界对人类起源的探索一度聚焦于中国,成就了乱世中的学界传奇。值此时机,天津自然博物馆将举办主题特展《“石”破天惊——纪念中国第一件旧石器发现100周年》,展览由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协办、天津自然博物馆承办,2020年6月4日对外开放。

     《“石”破天惊——纪念中国第一件旧石器发现100周年》主题展览在天津自然博物馆二层临展厅展出。展览一方面通过系统回顾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和古人类学研究孕育、诞生和发展的早期历史进程,结合图片和实物展示1920-1937年间中国境内大量旧石器时代考古遗址的发现过程、对比陈列发掘出土的旧石器时代文化遗物,按照当年桑志华及德日进等在中国北方野外考古发现的历程展出北疆史前考古藏品,向公众展现中国古人类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萌芽和奠基阶段的重要成果,将这段学科发展的早期历史绘制成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并彰显北疆博物院在其中的重要历史价值和意义;另一方面展示桑志华采集的中国北方若干遗址出土的大量精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物。展出形式以历史照片、文字版面结合实物为主,注重沉浸感和科学性的和谐统一,使观众震撼其间,感悟历史。

  主要职责

  天津自然博物馆陈列以“家园”为主题,是中国第一个主题单元化、全景式展示的自然探索、科学体验、科学教育的自然史博物馆。

  机构设置

  天津自然博物馆共设党务行政办公室、人事部、财务部、保卫行政部、文科技术部、科普宣教部、信息资料部、动物部、植物部、古生物部、展览部、经营服务部十二个管理部门,负责全馆的行政管理、安全保卫、教育宣传、文物收集、学术研究、财务等方面的工作。

  获奖荣誉

  2020年11月20日,《中央文明委关于表彰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第二届全国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及新一届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的决定》表彰为“第六届全国文明单位”。

  2020年12月,被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表彰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

  交流活动

   《最后的巨人》2010年迈进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

       由法国、中国、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比利时等国家联合举办的《最后的巨人》大型恐龙展于2010年4月在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举行盛大的开幕式。天津自然博物馆作为国内,也是亚洲惟一一家参加此次国际性恐龙大展,精挑细选了满洲龙、棘鼻青岛龙、原角龙及两组恐龙蛋共五件珍贵的化石标本来参加此次国际性的“恐龙盛会”。

       中国恐龙暨古动物展

       2007年,天津自然博物馆与重庆自然博物馆联合在荷兰举办《中国恐龙暨古动物》。中国是世界上恐龙化石发现最多的国家之一,在国际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四川的蜀龙动物群、马门溪龙动物群,云南的禄丰龙动物群,辽西的热河动物群以及内蒙古、甘肃、山东、黑龙江等地出土的恐龙动物群均闻名于世。其它如鳄类、龟鳖类、水生爬行类和翼龙类等古爬行动物化石则更为丰富,产地遍及全国。中国新生代地层里的古哺乳动物化石,其数量之丰富,门类之齐全,在世界上尤为罕见。中国北方地区的三趾马动物群、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以及南方地区的大熊猫——剑齿象动物群是中国新生代古哺乳动物群中的典型代表。

   《中国恐龙暨古动物展》

      2003在韩国盛大开幕《中国恐龙暨古动物展》2003在韩国盛大开幕。展览由天津自然博物馆与自贡恐龙博物馆联手在韩国首尔国际会展中心共同举办。该展览精心筛选了126件馆藏精品,仅恐龙骨架标本61具(件),超大型恐龙化石骨架10余件,有体高8米的巨型山东龙、体长22米的合川马门溪龙,还有体长仅35厘米的胡氏贵州龙及珍贵的古哺乳动物标本参展。

  参观指南

  地址交通公交线路:662、668、686、835、868、912、529、641、675、800、826、838、906、655,至宾馆南道站或天津博物馆站。地址:天津市河西区友谊路31号

  开放时间9:00—16:30(16:00停止发票)。(周二至周日),周一闭馆(国家法定节假日除外)。

  领票办法

       一、为确保展品及场馆安全,保持良好的参观环境,天津自然博物馆将对观众流量实施限量、有序控制,每天即时在场参观人数达到3000人次,将采取暂缓或暂停发票措施。

       二、为维持良好的参观秩序,观众当天现场分时段凭有效证件免费领取参观券,依次排队入馆参观。(每个证件只能领取一张票;未成年人由其监护人代领,当日有效)。70岁以上老人、离休干部、伤残军人、残障人士须有家属或监护人陪同领票后优先入馆。团体参观(30人以上)可通过电话形式提前三天预约,参观当日经工作人员核准后,优先入馆。有效证件包括:身份证、驾照、护照、户口本、军官证、士兵证、中、小学生证等。

       三、天津自然博物馆举办的特别展览将酌情实行售票参观制度。收费展览针对学生团体、老年人、残疾人、现役军人、离休干部等群体按原各类优惠政策实施。

       四、讲解员讲解及租借语音导览设备等仍实行收费服务办法。

       五、遇有重大活动或重要设备设施维修保养时,可根据需要临时闭馆,届时将预先告示公众。